[技术创新的例子]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2019-09-30   来源: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0】18号)和《德阳市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德办法【2011】3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什邡创新发展能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什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把什邡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综合实力重镇、灾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样板、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结合什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围绕发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成功转化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技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现科技强市,成为我省重要的创新型城市。

(一)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以上;专利申请量高于全省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

(二)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以上。

(三)到2015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形成超10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1家,超1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家,过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家。

(四)到2015年,构建以我市企业为主体,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我市成为全省县(市)级依靠技术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样板。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我市食品、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和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强化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以项目为载体,政府加强引导性资金的投 入,支持企业实施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产学研结合项目。在全市分批选择1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推动试点企业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支持2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工作,增加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一批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协作,实施联合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强化产学研一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北京对口后援建和东部产业转移等契机,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突破重大产业技术为目标,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建立2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科技创新服务。加快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与技术为支撑、以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平台, “产、学、研、资”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建设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和共享

按照聚集创新要素、交易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产业的主体功能,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科技成果研发、交易、转化服务平台。

1.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食品、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技术需求,在已有的9家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强化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激励,通过技术研发项目申报、科技成果奖励、财政科技投入资助、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专项奖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建设产业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新培育5家国、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2.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通过实行政府引导、政府和社会化建设并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技术、人才、闲置房产、设施,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高起点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孵化经济,形成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到2015年,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 万平方米以上,有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有一支职业化的孵化服务队伍,孵化企业达到 家,创造就业机会达 个,引进高层次人才 名以上,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企业家,转化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3.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以新机制、新模式,建立企业主导、研究机构加入、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技术经纪、技术转移、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加快知识服务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扶持科技投融资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4.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市内各类研究实验资源,营造开放的、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完善共享渠道。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源库和网络的建设,开辟利用国家和国际科技文献资源的各种渠道。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挥什邡市经济开发区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全市创新资源,以点带面、拓展产业、梯次推进,为建设创新型什邡提供支撑。重点实施“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按照“关联发展、成链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依托产业链引进和企业优化布局,强化政策和要素资源支持,围绕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联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力量。到2015年,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三个产值超百亿的企业,培植5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形成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集群凸显、产业结构合理的格局。

1、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以高效节能半导体(LED)照明产品、节能环保门窗等为主的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抓好申安照明、嘉寓门窗宝航建设等企业的发展壮大。重点发展磷石膏综合利用、钼铜锌废渣稀有金属提取、废旧家电回收、食用菌渣处理、工业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及其他“三废”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和相关环保设备制造业,支持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同佳机械、利森集团、泰山石膏等企业快速成长。

2、生物产业。培育和扶持生物医药及医用材料产业,引导美大康药业、玉鑫药业、同人泰药业、三高生化等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制剂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品质,提升现代医药产业水平。组织川渝中烟、蓝剑饮品、宏发科技等企业利用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新能源产业。重点抓好科新机电重型压力容器(含核级)12800吨/年制造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升级,促进与东电、东汽、二重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配套的我市中小型机械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宏达集团锌空电池的研发和对外合作,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处于产业链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重点抓好明日宇航(飞行器零部件)、蓝星机械(合金钢组合辙叉芯轨及高铁配套部件)、威德福石化装备(石油开采装备)、慧丰采油机械(石油开采装备)等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5、新材料产业。以宏达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合金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以亭江新材料、金路高新、晨光塑胶、四川宝利丰等为依托,加快发展制革化学品、高端装饰、工程塑料、特殊超功能材料等新型材料。以蓝剑化工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磷酸盐新材料产品。

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四川腾中福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节能专用车。引进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四)巩固和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等农业新形态为导向,以新品种创制与引进为核心,强化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构建技术链,延长产业链,巩固和培育特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种植业。依托四川邡牌各业有限公司、什邡宏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粮油、果蔬、晒烟、中药材等种植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改良,培育双低优质油菜、优质猕猴桃等新品种,加强技术集成与配套,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

2、养殖业。依托什邡市三和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什邡市穗丰水产良种繁殖场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生猪(猪仔)、珍稀水产大鲵、北京油鸡等养殖业,通过地方资源保种选育和引进改良,培育优质、高产的生猪、肉鸡、水产等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和集成养殖配套技术,发展优势特色养殖业。

(五)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

把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重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注重人才应用,达到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与人才发展互动。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投入,达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重点投入,实现创新人才与产业互动;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高园区孵化器的建设和利用水平,为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在初创阶段提供信息、中介、培训、资金、市场等综合服务,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地社会经济环境。

(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和德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有关要求,加大《什邡市专利授权资助和专利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力度,积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到2015年,实现专利申请量高于全省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专利质量显著提高,授权专利逐年增长,专利产业化成效上新水平。

在科技计划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把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拥有量和专利转化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科技创新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保护发明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技术标准研究,争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什邡市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具体负责落实协调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联络协调,组织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

市级有关部门结合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要加强协调配合,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技术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政府引导,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依法落实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将科学事业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科研基本建设费、科技专项费、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增幅要高于同级财政预算的增幅。保证基本科技计划的投入,稳定加大对应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的有力支持。创新科技投入管理模式,强化政府的激励与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拓宽投融资渠道,对科技产业化项目采取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政府采购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拉动一批产业投资,切实发挥杠杆作用。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培育和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

建立什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及鼓励引导创业投资机构、银行和担保机构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投融资服务。选择部分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设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统筹考虑项目、人才和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科技计划中给予持续支持,并试行委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组织实施

(三)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发展步伐

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方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校市(院、所)科技合作,鼓励支持产学研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出口,推动我市优势企业到科技水平高的人才聚集地区设立研发基地,搭建我市企业利用外地科技资源、开拓市场的平台。支持开展共性技术合作联动,建立互利互惠、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形成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多赢格局。

(四)完善创新政策,激励自主创新

加大落实现有支持技术创新政策的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落实好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创新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人才队伍、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加大技术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效的宣传力度,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建立考评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将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什邡市示范试点的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实施情况,纳入市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纳入镇(街道办)、经济开发区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发挥导向作用。完善科技奖励和职称评定制度,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促进我市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技术创新的例子]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https://m.stokuaidi.com/gerenzongjie/51082.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优质集合6篇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精选2023年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教师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教师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最新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简短优秀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技术岗位个人工作总结技术个人工作总结(锦集5篇)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2023年终技术个人工作总结(锦集3篇)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水利技术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四篇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汇总四篇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合集四篇)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汇编3篇

技术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