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通用6篇)

2022-12-06   来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战胜疫情彰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同学们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的相关原因。

  2、能力目标:让同学们深刻认识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间具有紧密关系。3、价值观目标:让同学们了解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而让同学们对坚持我们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教学重点】

  1、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2、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教学时长】40分钟

  【课后作业】收集战疫中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学习资料】《中共XX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教学内容】

  同学们好!我们国家从1月20日进入疫情防控总动员以来,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我们的应急响应制度就从一级下降到了三级。在党XX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抗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次抗疫中,我们国家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一些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呢,我们主要结合这次抗疫,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xxxx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多达13条,譬如说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等等。我们说在这些优势中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为什么呢?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原因来进行探讨。

  第一: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为什么说世所罕见呢?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啊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呢就会比较尖锐,不容易保持社会稳定,更不用说长期保持稳定了。但是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了,这很了不起,这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制度优势。

  在这次抗疫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传播途径多、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也相当惊人。我们国家为什么能够反应迅速,及时打退来势汹汹的疫情呢?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他还说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抗疫中,我们的制度优势也吸引了很多外国媒体的眼球。

  例如俄罗斯的《劳动报》,这是俄罗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他们发表文章认为,关键时刻,更见中国制度优势。这篇文章谈到:从XX到地方,中国展现出很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在紧急情况下把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正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这是《劳动报》的报道。

  德国《世界报》的网站也认为,面对紧急形势,中国制度发挥了巨大效力。

  刚才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势。

  其次,具有极大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并且在党的领导下,它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近百年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取得的,其道路之艰辛,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以后,它就一直在不停的发展和完善。因为改革一直都在,改革的目的,正如xxxx所指出:“就是要不断推进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必将在改革的路上,得到不停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因为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制度要想能够有效运行,制度优势要想得到最大发挥,高效的中枢系统是重要的保障,正所谓“事在四方,要在XX”。我们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它

  就是这样一个高效的中枢系统,它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

  我们党历来重视强有力的统一领导问题。早在战争年代,xx同志就反复强调党的统一领导问题,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xx同志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XX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

  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维护党XX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制和法规。譬如说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我们党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强调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我们党有坚定的信仰,党员都能听从党的号召等等。

  另外,我们党人数众多,有9000多万名党员,而且基层组织基本上覆盖了所有行业、所有领域。这样党一发出指示、决策、部署,立即就可以在全国尽快落实了生效。我们这里呢,只是例举了一些原因来说明,为什么党的领导能做到坚强有力。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原因来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是用事实说明了,我们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是一个高效的中枢系统。

  党的领导好比是坐镇中军帐的“帅”,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了,也就是说这个坐镇军中账的帅,把好方向了、总揽好全局了、协调好各方了,其它的“车”“马”“炮”,自然也就能发挥出应有作用了。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下面我们以这次疫战为例,简单地来看一下,以xxxx为核心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怎样坚强有力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实现的。

  首先,我们党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指示,为全国抗疫指明了方向,把好了方向盘。

  在疫情暴发后,党XX提出要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抓。xxxx时刻关注着疫情形势,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他频繁地召开XX高层会议,密集地部署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每天都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

  党XX根据疫情变化,及时、果断做出相应决策、布署。在疫战之初,党XX就提出了总要求,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提问)对,就是“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随着疫情的变化,党XX又提出,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复工复产工作;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党XX又提出要注意境外疫情流入。这一系列的指示,未雨筹谋,为全国抗疫把好了方向盘。

  其次,党XX在疫战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XX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加强对全国疫情防控的统一指挥,统一布署。党XX成产指导组,深入武汉一线指导督导,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的主战场。与此同时,对其他省份也加强了分类指导。党XX对防疫、维稳、物质保障、教育舆论的引导、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工作都做了统筹安排。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这样发挥出来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有部队,调派了3百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各种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在全国统一调度下,源源不断向湖北武汉汇集。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制度优势呢也体现出来了。各种国有企事业单位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它们响应党的号召,在医疗救治、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当然,在这次疫战中,还有很多其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彰显,我们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从这次疫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强有力的,它是充分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正因如此,所以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为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有很多表现形式,我们这里主要讲两个方面。

  首先,党的自身优势化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这样党的自身优势就转化成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的党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的理论优势;我们的党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生活,还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这样一些组织优势;我们的党还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这样一些政治优势,这些优势让广大党员在关键时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战斗在党最需要的地方。

  在这次疫战中,广大党员和广大基层党组织听从xxxx的号召,“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他们闻令而动,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带着作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时刻,我们总能听到一句话:我是党员我先上。张定宇,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党委副书记、院长,但是我们也知道他是一位渐冻症患者。虽然身患渐冻症,但是他总是身先士卒,拖着开始逐渐萎缩的双腿,日夜扑在第一线。即使他爱人因为感染而隔离治疗,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

  正是在广大象张定宇一样的党员们的示范和激励作用下,全国人民通力合作、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制度优势就彰显出来了。

  其次,我们党的自身优势化为全国人民的拥戴,这样党的自身优势就转化成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党还有一个很大的自身优势,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提问)是的,那就是我们党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党从不计较一时得失,而是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长远发展,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在这次疫战中,从一开始,党XX就提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了治好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国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任何条件全力以赴。在我们国家,治好一例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一般大概在20-40万左右,高的达到70万左右,但这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可以达到多少呢?大家不妨猜一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青峰医生在他的微博里面谈到,?有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药费用高达一百多万。尽管如此,在中国,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免费,不会有人因为付不起医疗费用而耽误治疗。

  这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党心中的地位,这样的党自然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这是我们党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强大动员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战疫中,党一声令下,全国人民就立即闻令而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彰显出来了。

  这次疫情,让我们很好地看到了我们党的自身优势是如何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的,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说我们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内容回顾】

  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原因是: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第二,党的领导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疫战中党员的先进事迹。

  2、请同学们阅读、学习资料《中共XX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2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 [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 [5]的做法,就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第3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前,需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是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桥梁。本篇微信推送,我们尝试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期待帮助大家顺利达到目的彼岸。

  一、课程思政是否存在教学模式

  对于课程思政设计的新手教师,模仿或者现成的教学模式都是经常被用到的。在教学设计领域,初学者往往会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依托这些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就会自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单独的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呢?我的个人观点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宜存在。主要原因是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学科德育部分,非思政课程虽然是开展德育的主渠道,但却不是这些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伴随状态,具有附属、附庸、相伴而生的特点,或者说其优先级是要低于学科教学的。如果单独针对学科德育设计教学模式,势必会打乱学科教学的规划,形成反客为主的情形。因此,我们只能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巧妙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流程

  课程思政属于学科德育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德育内容。和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要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开展教学设计。主要任务依然是定目标、想办法、做评估。这里的目标依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由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构成了最后的终极目标。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确定,都直接决定了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方式的选择。

  从前面关于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的原理中我们提到过,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都需要经历几个标志性的阶段。从整体上看,都是需要经过认知层面的认同、感情层面的内化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其中行为方面的转变可以作为检验态度形成或者转变的主要渠道。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态度形成与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目标。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可能会规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未必所有的课程思政内容都需要实现行为转变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目标,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可。

  如果目标是要实现认知层面的认同,就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创设认知冲突、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引导学生晓之以理。如果目标是要实现情感层面内化,则需要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亲身体验机会等方法实现情感层面的内化。如果需要实现行为层面的转变,则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系数,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展示某些行为。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情感教学方面,行为转变层面的教学目标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因此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需要适当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可以在一些大的学习板块结束之后再考察学生在行为方面的转变,而不是每次教学结束后都去考察学生的行为转变。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也要因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认知认同可以通过客观测试题目进行考察,情感内化可以通过撰写反思的形式考察,行为转变可以通过标志性成果或者档案袋等形式进行考察等等。对于更加宏观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估方法,我们在上一篇已经进行了文献综述,大家可以直接参考。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前一篇关于“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汇编”部分,我们从宏观层面综述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分别是区分挖、合作挖、系统挖、互补挖。可以说已经给老师们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是对于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而又急于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而言可能还不够明确和具体。这里我们再继续细化一下。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学科德育。这就说明课程思政不是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兼具学科的特色。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科和思政教育这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元素继续深入挖掘,让课程思政元素更加“显性化”。

  学科层面的思政元素挖掘。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从学科层面的挖掘办法已经给出指导意见。这里我们再进行深入,具体地说在学科层面可以从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关键事件上寻找榜样和素材,从学科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人文精神中挖掘动力,从本专业的发展中寻找专业认同等。

  在思政教育方面可以分别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面进行挖掘。大德层面可以结合学科领域挖掘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律规范等元素。从公德层面可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行业规范等元素。从私德方面可以挖掘职业操守方面的元素。

  在前一篇微信推送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开展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这些设计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可以体现在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鉴于学校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部分,在通识教育中也可以在学校的层面挖掘校史、校情、校友、校风、学风等元素,挖掘当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元素等,比如延安大学正在和智慧树联合打造一门《圣地淬魂——延安大学与时代精神》的通识课程。此外,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规划方面,也可以开展宏观的设计,让学生浸润在隐性育人的文化环境之中。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是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模块,而是增加一条主线。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在原有教学设计上增加一条“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的并行主线即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与原来的教学设计模板有关的。实际上,我们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也有课程思政方面的要求,也设立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体现,也很少针对这些内容开展教学评估。

  在三个阶段中,特别说明的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务必要和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两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融合的效果,否则就变成了“两张皮”。“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狭义)的“应用”。先有知识目标,再有能力目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有所得,习以致用”。在知识“学”的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认知认同的内容,在“习”的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情感内化的内容,在“用”的阶段(能力塑造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行为转变的内容。具体的元素挖掘和教学策略在前面已有相关说明。

第4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育目标:1、使新生了解思政辅导员有关信息,在需要时候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周边交通及校园日常生活指南;

  3、让学生学习掌握学生手册;

  4、使学生了解军训各项时间及要求安排。

  主要内容和教学设计:

  一、与新生首次见面,做自我介绍,公开联系方式,让新生在需要时候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并且寻求帮助

  1、思政辅导员信息、社区辅导员信息

  2、学校各部门紧急联系电话

  二、介绍在校学习生活的服务指南,包括住宿水电费缴交、图书馆使用、就餐、用水、医疗、外出乘车、个人财物安全等注意事项以及遇到事情最基本的求助方式。

  三、指导学习《厦门工学院 学生手册》,介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新生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1、宿舍管理规定

  2、厦门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

  3、厦门工学院违纪处分管理规定

  四、下达各项安排,做好军训的动员工作

  1、下发军训作息表

  2、军训期间每日安排

  3、军训后勤申请条件及时间

  4、军训动员

第5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要:现如今,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身上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1世纪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国际形势复杂、价值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存在着信念理想的迷茫、思想素质的欠缺、道德意识的恶劣等问题,学校只开展大学英语思政理论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应对课程教学教育的形势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思政课教育上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提出相对应学习对策,进行课堂融入教学实践,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素质教育做出努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设计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温偲睿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9):208-209.

  思政理论课程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工作队伍的组织是发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学生素质道德全面的培养仅在思政课程上做出相应的措施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在思政课程教育上,一些英语专业教师追赶课程进度,不了解实质性的问题,对思政课程了解甚少,没有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涵,对自己所担任的教书育人责任义务不够重视。学生在校自身的发展和学习习惯都和任课教师有着一定的关系,老师是学生心灵的沟通,他们接触的时间最多,学生的心理活动老师都一清二楚。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英语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提高相关英语专业课程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兼备能力的发展重要课程。所以,在课堂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结合教材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把思政教育的理论融入课堂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成为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和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他们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一种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敢于爱憎分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富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5后的孩子,年纪相对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出生在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学生娇生惯养,对社会接触不多,对新生事物不够熟知,分不清事实真相,意志不坚定,思想观念薄弱,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手机上,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整天聊天、打游戏、看小说等网络社交活动,自己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他们完全忽视了自身品德素质的修养,心中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坚定地目标,缺乏政治观念和自身的认识,追求金钱至上、享受主义的思想目标。

  二 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注重素质教育

  从学校的角度上看,很多学校的教育者仅限于学科知识的认识,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例如,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估和教师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学校还是把大学英语考试成绩与就业证书联系在一起。因此,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考试水平去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标准,学生不能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为目的,在素质教育中不提倡这种英语学习的方法。

  (二)教师缺失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英语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国家大力支持英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这门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文化、跨文化交际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很多英语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与课程相同步,课堂以外的知识点不加以运用,忽略的其相关英语知识点的补充,限制学生思维的扩散,课堂上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的技能,还应加深了解英美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长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往往忽视了学生思政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交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培养,教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看的太重,忽视了教师要以教书育人的任务为重。

  (三)教材的内容和选取不够规范

  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内容是学习英语的一部分,是英语教学基本理念和方法、体现英语教学内容、限制英语教学水平的媒介之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英语教材内容,才能了解其中所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课本中知识的同时接触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和道德素质规范,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培养。在英语教材中,有些教材能够很好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元素。相反,有些教材阐述的内容乏味,知识点空洞,没有重点之分,只注重华丽语言的应用,特别体现西方文学知识,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积累,缺乏对民政事实的了解和关注,是学生丧失了对文化发展的自信。

  三 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案设计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实施教学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运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切实的实践在大学英语思政教育教学上都是可行的。就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来分析,把大学英语的思政教育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一使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先进的思想指导;二使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意志,把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成自己的良好习惯,意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使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内在的修养,注重人文精神,发现艺术之美,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加强我国在文化社会中的地位以发扬我国的文化传统,更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四 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

  (一)建设校园文化,利用社会环境

  英语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好与不好的环境对英语学习的有着不同的影响,创设一个可以锻炼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环境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样的,需要特有文化环境的不断融入。大学生在校园学习中,还应不时的接触社会,增加自己的课外活动,见识外面的世界,拓宽自己的人生经历,校园环境固然重要,也需要了解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及社会环境,决定个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内部和外部环境是必不可缺的。

  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迅速发展,在这个信息发达的国家,大学生主要靠网络来接触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很远的影响。网络的利害关系大家都知晓,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正确文明上网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的。针对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不断优化,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

  (二)理论结合实践,对比中西文化

  在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上都不能只论述理论观点,还要紧密结合实际。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学,课前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互相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小小的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新闻资讯,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用心关注身边的新鲜事发生,教师鼓励学生对新闻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习英语专业的过程中,要经常举办一些和英语相关的朗读、交流等活动,一定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把中西方文化融入其中,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民族建设未来的后备军,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上,利用其所在课程上的很多优势,结合教材,通过实践理论基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摆脱其目前的困境。在思政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所以,要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师生的融洽关系,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艺玲.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1):48-49.

  [2]朱淑琴,陈翾.创新性策略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27):179-180.

  [3]李捷.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7,15(02):143-144.

第6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通过深入阐述和讲解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打赢疫情防控战中所发挥的政治保证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明白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向深入。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放在,在党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生动故事。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政治保证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演绎法:设问导入,直接给出明确的观点(普遍性结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然后重点阐述这一普遍性的结论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是如何再次得到验证的。

  2.讲授法:在讲述过程中配合相关内容的视频播放及图片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在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思想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在系统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时,也把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摆在了第一位。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呢?结合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是什么力量使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能够做到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赴时艰,从而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呢?

  今天我们战“疫”思政课堂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政治保证

  (二)具体讲授:

  回顾历史,(同学们都知道)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的命运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里;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得到空前解放,从而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也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说)这一根本性结论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并且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今年1月,正值举国团圆、辞旧迎新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中国人民正面迎来了一场抗击重大疫情的阻击战。“疫”战当前,生死时速。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进入了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非常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今天我们就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工作,从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和理解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打赢疫情防控战中所发挥的重要政治保证作用。

  可以说,疫情的防控阻击,需要各方配合协助,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各级防控网的枢纽与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构筑起防疫控疫的铜墙铁壁!

  (所以,第一个方面我们首先来看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疫情防控中所发挥的枢纽与核心作用

  1.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文字提示,不口头表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从1月25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到3月18日,

  54天时间召开7次会议,全力应对这次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还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等会议,从不同角度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中共中央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中央指导组积极开展工作,赴疫情中心督战指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些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领导力。

  党员干部带头,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文字提示,不口头表述)

  加强领导与总揽全局,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要求。而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员干部带头,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也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实效提供了重要保证。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明确的要求、坚定的决心、有力的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的“主心骨”“定盘星”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旗高高飘扬,涌现出众多感人故事,给亿万人民带来力量。

  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彭志勇17年来第三次冲锋在防疫救治的最前线。17年前的SARS疫情暴发时,彭志勇参与会诊、抢救多位重症患者;2016年禽流感暴发时,他又主动请缨,负责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带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团队,再次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科室主任,我不冲谁冲,我不带头谁带头?”彭志勇说,重症科党支部有30多位党员,每一名党员都带头冲锋,连续作战一个月多月,没有一人退缩。

  “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张文宏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赢得网友一致点赞。在张文宏主持的这次特殊的组织生活会上,感染科做了一次大换班:让战斗了十几天的非党员医生换岗休息,由党员们顶上。“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

  “没什么好说的,入党的时候每个人都宣誓了,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是医生的职责,更是共产党员的承诺。

  在我们江西,疫情发生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在第一时间就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1月23日,医院收治了从外院转来的第一例确诊患者,这意味着我省的防疫工作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

  据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南大一附院院长张伟介绍,自抗击疫情以来,让人泪目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一附院党委在1月29日发布《致一附院全体共产党员的倡议书》之后,全院55个党支部的1192名党员主动请战,一封封朴实的“请战书”,诠释的是高尚的职业精神,更展现了共产党人赤胆忠心的政治本色。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社区是人民群众的家园,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在疫情大考中,几百万个基层党组织、千千万万基层党员坚守社区防线,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用自己的奉献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交出一份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2月1日,江西南昌市西湖区皇冠社区门口,一面党旗高高飘扬。1月29日,该社区发现确诊病例,立即实行封闭管理。西湖区委当天便成立了皇冠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有30余人紧张而有序地为小区服务。一袋一袋的新鲜蔬菜摆放在大门口,居民可以扫码购买。他们的付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疫情爆发时,正值寒假期间,高校师生们多返乡在家。疫情席卷之下,形势急迫,时不我待,江西师大众多师生党员就近在家乡投身一线防疫防控工作,有的在行政村村口防疫检查站点值勤,有的在社区劝导站站岗,有的在高速公路路口担任志愿者检测体温.....谁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站岗,而是危险的“哨岗”一线,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自1月27日《

  致江西师范大学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倡议书》发出以来,师大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或亲赴一线、或笔墨为援、或捐款捐物、或在家乡勇当志愿者“站岗值勤”,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师大红”在防控疫情斗争中高高飘扬!

  (慢)他们只是万千奋战在一线党员的缩影,更有一群共产党员,生命定格在战“疫“一线,他们主动请缨,奋战于抗击疫情一线,用行动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默默无闻,有的连一张像样的照片都没有。据民政部统计,截至3月8日,仅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就有53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其中党员占92.5%。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一场用生命与忠诚兑现誓言的战斗。中国共产党人用决心和行动再次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历经磨难而奋起,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所在,认识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再来看一下)

  2.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坚强政治保证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战胜了诸多风险挑战。而这次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同学们都清楚),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人口世界第一、整体城镇化率突破60%的大国,人口的密集性、病毒的传播性,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考验是十分严峻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汇聚起令世界称赞的磅礴伟力。

  “生死时速”大驰援。(文字提示,不口头表述)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此,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大驰援。最感人的莫过于除夕之夜“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上海、广东、解放军3支医疗队挺进武汉,随后,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的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源源不断向湖北聚集。

  “最美逆行者”,是抗“疫”战斗打响以来,人民群众对不计生死、义无反顾奔赴前线的人们,给予的高尚道德评价。在除夕之夜温馨时刻,许许多多党和人民的“战士”们,不是走上回家团聚的路,而是踏上直通前线的战斗征程。他们脸上布满深深印痕,身上被汗水浸透,他们以防护服为盾,用生命呵护生命,他们手中紧握病人的期待,肩上承载社会的希望,与病毒一路厮杀,他们是扣紧生命和医者的纽带,为人间带去大爱温暖的奇迹。

  “全力以赴”齐保障。(文字提示,不口头表述)

  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供给保障方面,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医用防护服、口罩等急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达产、扩大产能和增加产量。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并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各地。我们抓好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供应组织工作,做好煤电油气等供应,保障了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稳定。我们全力推进医药研发和临床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了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火神山、雷神山专门医院以“惊天神速”建成并投入使用……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1月25日决定建设雷神山医院,3次增加医院总体建筑面积,总体规模超过2个火神山医院,于2月8日交付使用,“火雷速度”向世界

  传达出中国惊人的奇迹,不得不让我们惊叹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巨大优势。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疫情阻击战中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说)“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我们对此表示诚挚感谢。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中国政府展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在全球卫生史上没有先例,其他国家很难做到。中国及时遏制疫情蔓延,主要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2月24日的发布会上,对中国领导人“了不起”的决定、中国抗击疫情时展现的协同优势以及全政府、全社会的集体意愿表示称赞,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团结”。

  很多外国网友也评论说:“中国各地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停,社会秩序不乱,这在国外是不敢想象的。”正是因为中国社会高度团结、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历史上重大灾难和病疫往往导致社会混乱失序的情况,并没有在我国发生。

  我们上面讲的这些,都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其力量来源于全国同胞守望相助的团结意志,来源于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全国人民在此次战“疫”中凝聚起了强大的合力、发挥出了空前的效应,成为我们战胜此次疫情的力量之源。

  经过艰苦努力,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2020年,是脱贫攻坚工作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但我们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赢得疫情防控战的最终胜利,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切终将过去,定会春暖花开!

  六、思考题:

  为什么说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通用6篇)

https://m.stokuaidi.com/jiaoxueziyuan/232651.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论语教学设计(合集四篇)

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四篇】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锦集三篇

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五篇

教学设计

部队体能训练教学设计集合4篇

教学设计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设计精选四篇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锦集3篇)

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三篇

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汇编三篇】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