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精选六篇

2023-05-17   来源:民情日记

  如何准备民情日记访问记录。来看看。“民情日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的重要载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5月6日,再次前往滩歌镇董家坪村开展“双联双民”行动帮扶和政策宣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扶物资,致富信息。

  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鼓励,使我想到: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gdp每年以8%的速度在增长,所取得的成就震感世界,让世界刮目相看,但贫困人口依然还很多。还有部分农民兄弟穿着陈旧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住着土墙瓦房。他们每人一年的纯收入,还不到一千元,他们还在最低的生活线下苦苦挣扎,而我们就能拿到两千元、三千元甚至更多,此时,我应该想些什么呢?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扩宽眼界视野,最终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也决心以这次行动为契机,抓紧抓好当前工作,帮助他们谋划好长远出路,使这次行动真正做到联村联户联心、为民富民惠民。那种力量感和带给我们的厚重思考,是再华丽的文字也无法给予的。

  当一场如火如荼的活动宣告一段落时,我们的目光却无法从那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民情日记”中移开。“屋内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不忍多待。”这是一名干部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话。类似的话语,在民情日记中常常出现,三言两语却震颤心尖,令人眼眶湿润。在这场由政府推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我们的领导和干部们能够俯下身子,问百姓冷暖,为民办实事。透过民情日记中的一些感性文字,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与百姓的心贴得很近很近。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只有亲自沉下去,才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干部肩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这应该就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程”的其中的要义之一吧。下到基层去,把基层的声音带上来,把民意带上来,在新时期里,更加地做好密切联系群众这篇文章,您的决策将会更加贴近民众,您的决策才不会偏离改革的方向。我们祈愿,有越来越多的“民情日记”能够湿润国人的心田,并成为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篇2】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今天下午3点钟,我和蔡荣发指导员,还有榕树生产队周伟队长来到了五组,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榕树五组有两家承包户燕红兵和王泉,因相互指责对方占地而引起了矛盾纠纷;两家积怨很深,如果再不及时调解,任由事件发展,后果将非常严重。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在基层工作了数年的周队长首先发话了。他说:“第一,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没必要争得你死我活;低头不见,抬头还见呢;大家都相互体谅一下,没有过不去的坎。第二,你们当中谁有很大意见的,对对方非常不满的,把想法都摆在桌面上说,面对面交流,看看你的想法是什么,我的想法是什么,如果难以表达,书面形式也可以;没有商量不了的事,只看你们愿不愿意协商解决问题。第三,不管你们有什么意见,最起码的一条,决不允许触犯法律;当然,如果你们愿意走司法途径解决那也可以;不过,我相信你们都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吧?所以,大家都很有必要心平气和地想想,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解决,你们愿不愿意解决?”之后,蔡指导见没人说话,也说了自己的观点,刚刚周队把我想说得都说了,我只提一点,你们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他,他是你,你们会怎么做?

  最后双方当事人都表示,愿意再约个时间好好谈谈,放弃武力解决。就这样,一触即发的对抗在第一次调解中缓和了下来。

  要完全处理好这起纠纷,还需要我们去做更加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一定要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篇3】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27日上午,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驱车前往____乡____村。绿树掩映着一栋栋小楼,到处一派新农村的新气象。突然,路边靠里处一点儿的一栋土砖房映入眼帘,在周围环境的衬托下显得颇为破旧。我临时决定走进去看看,坐下来一聊,这一户果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户主何____皮肤黝黑、身形消瘦,他与妻子都是残疾人,跟75岁的母亲住在一起。走进厨房,灶台上已经备好了中餐准备下锅的一块肉和一些青菜。

  我与何____聊起家里的细账:1家3口1年低保10800元,母亲的养老金1296元,给村上的种养合作社养鸡分红1320元,土地流转费1260元,打零工和自主发展产业一年大概6000元,加上其他零散收入1年家庭收入在22000元左右,人均达到了7000元左右。在吃穿不愁的基础上,还能享受健康扶贫等各项政策,基本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

  聊了十几分钟,一开始比较拘谨的一家子慢慢放开了。何____的母亲跟我说,他们这样的户子,要不是共产党,要不是政府,真的是走投无路。临走时,何____的爱人开心地大笑起来,搂着何____亲了一个,而何____则露出了几分羞涩的笑容。这是发自内心的笑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所在。

【篇4】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2月17日上午,4小区92栋131号居民李瑞江、李瑞萍来社区反映:92栋121号李华家在污水管道处私设卡子,使自家卫生间污水排放不畅,去广原物业站反映几次均未解决,与121号居民协商几次也协商不通,希望社区出面解决。

  我接案后与罗永刚、张新龙立即跟随李瑞江到楼栋单元调查了解情况。经过3天的连续楼上楼下逐户走访,将情况彻底摸清。原来111号居民家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每次堵塞111号居民就主动找楼上几家协商,共同集资疏通,但多次碰壁后,自己一怒之下出资疏通下水管道,并让维修师傅安装了“卡子”,后续二楼、四楼居民分别也在自家下水管道处也安装了“卡子”。

  了解了具体情况后,考虑到居民的共同利益,及现实情况,为了尽量维护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我立即召集调解小组成员开会研究,最终形成两种方案:方案一:说服一、二、四楼拆除“卡子”。方案二:说服131号居民李瑞江做出让步。随后我积极行动起来,再次找到李瑞江,稍之以礼,动之以情的沟通说服,经过3次的沟通说服,李瑞江最终同意自己疏通自家被堵下水管道,并将自家下水管道处安装一个“卡子”。至此一起邻里纠纷得到解决。

  事后,我利用回访的机会,又将相关几家人召集到一起,宣读了小区居民文明公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小区居民文明公约,维护好下水管道的畅通,做和谐邻里。为争创平安和谐社区尽一份力。

  个人感想:通过这次邻里纠纷调解,让我再次认识到处理居民矛盾纠纷,一要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二是认真对待居民纠纷,做到及时处理;三是根据居民感受按照情、理、法顺序处理居民纠纷,这样才能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

【篇5】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根据工作日志安排,我们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慰问特困户和老党员。上午8:00镇党委副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田先桃将车开到学校,带上我们三人和慰问的大米、食用油就向杨家湾村进发。

  车子在满目疮痍的雁熊公路上颠簸40多分钟后,我们在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安同志家门前下车。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扛上米,提起油一起去慰问特困户。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二组特困户郭团员家。户主郭团员今年81岁,体弱多病,妻子哑吧,78岁,女儿由于大脑不很好使,加上不务正业,至今35岁仍待字闺中。

  郭家由于家庭困难,加上与村里电工因用电纠分,已被电工停电两年。第一次走访时,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立即与村支部书记一起找电工张国平和郭同富共同协商,免去了以前欠下的电费,当场接通电源,确定电表起始刻度,并约定以前的电费既往不究,从今天开始,用多少电,交多少费。今天,郭同富老人一见到我们,就拉着田书记的手,感激不尽,看到我们又为他们送来米和油,更是热泪盈眶:“感谢共产党,感谢工作组。你们不仅为我们申张了正义,还为我们带来了光明,送来了米和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接下来,我们慰问了二组特困户郭团员、三组特困户杨中发,走访看望了四组老党员老干部许还清,许太来和养鸭专业户许汉平。

  这次慰问,虽然东西不多,但大家都非常感激街道。他们都认为:我们工作组这次进村入户,是在真正深入农户了解民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并说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篇6】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还差几天,我来到社区就满3个月了。大学专业即社会工作,本着学以致用的想法,踌躇满志的进了社区,成为了一个年轻的社工。

  来到社区的最初日子,我的工作是*,全新的体验,无论是与居民还是与物业的交际似乎都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前辈的带领下,整改过小区卫生,也调解过居民纠纷。终于不再那么懵懂,似乎知道了社会工作不只是书上说的“助人自助”那么抽象,更是现实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天社区工作将进行调整,我将接手社区的老龄工作,这是一个更加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下降,意味着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社工作为帮助他们的一个定向工作群体,似乎更有一种责任感,对工作负责,对社区老人负责,对社区居民负责。

  今天是腊八节,趁着节日,我和同事带着腊八粥去看望了社区困难失独残疾老人——钱存林。钱存林由于中风导致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现居住在晚晴园。我无法体会他的心酸,但是希望这碗饱含了我的心意的腊八粥,能让他感到温暖。今后我也将更加关注这样的弱势老人,给他们带去关心和爱。

  来到社区的初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感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的消退,能支撑我们去工作的就会变成责任,无论是对工作,亦或是对居民。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精选六篇

https://m.stokuaidi.com/gerenwendang/254099.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社区居民走访民情日记【三篇】

民情日记

三进三帮民情日记范文(精选3篇)

民情日记

基层干部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范文(精选6篇)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社区走访记录【4篇】

民情日记

驻村民情日记【3篇】

民情日记

扶贫帮扶民情日记汇编4篇

民情日记

基层干部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范文汇总六篇

民情日记

三万民情日记(合集三篇)

民情日记

访惠聚民情日记范文(精选3篇)

民情日记

村干部民情日记集合4篇

民情日记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m.stokuaidi.com/m/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