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如渴ài cái rú kě
成语解释: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成语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例 句:宫保爱才如渴,兄弟实在钦佩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例 句: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
成语解释: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例 句: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萧白《晚祷》)
爱才若渴ài cái ruò kě
成语解释: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成语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例 句:他们发现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只为的是钱。(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冰壶秋月bīng hú qiū yuè
成语解释: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例 句: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宋史·李侗传》)
白水鉴心bái shuǐ jiàn xīn
成语解释: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例 句:这孩子朴实勤奋,白水鉴心,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抱瓮出灌bào wèng chū guàn
成语解释: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成语出处:《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澄江如练chéng jiāng rú liàn
成语解释:澄:清澈,明净。练:洁白的熟绢。清澈的江水,像一条白练一样。多指对江景的鸟瞰。
成语出处:晋·谢朓《晚登三山还望景邑》:“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
成语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例 句:有新债未动毫分的,除了承许夏鼎三十两外,大有杯水车薪之状。(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四回)
拔本塞源bá běn sè yuán
成语解释: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例 句: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撒水拿鱼sā shuǐ ná yú
成语解释:抽干水捉鱼。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冰寒于水bīng hán yú shuǐ
成语解释: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蘧(道愍)始师章(继伯),冰寒于水。”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
成语解释: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例 句: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成语解释: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不相上下bù xiāng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例 句:他俩年龄相当,个头也不相上下。
鸢飞鱼跃yuān fēi yú yuè
成语解释:鸢:老鹰。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例 句:清水池塘傍茅舍,鸢飞鱼跃竹万竿。(陈毅《由北京到广州》诗)
不识之无bù shí zhī wú
成语解释: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抽薪止沸chōu xīn zhǐ fèi
成语解释: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例 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
餐风沐雨cān fēng mù yǔ
成语解释: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成语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忠忤》:“谁知着恁惯雌黄,惯使着猖狂,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残茶剩饭cán chá shèng fàn
成语解释: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四:“如今天色晚了也,有什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子些吃。”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例 句:我军下定了背水一战的决心,终于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从令如流cóng lìng rú liú
成语解释: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成语出处:《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粗衣粝食cū yī lì shí
成语解释:粝: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粗衣遮寒,粝食活命。”
例 句:粗衣粝食,三十年如一日。(清·叶廷绾《鸥陂渔话·侯忠节公父子为僮宾作书》)
察见渊鱼chá jiàn yuān yú
成语解释: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成语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且夫‘察见渊鱼,不祥’。”
馋涎欲滴chán xián yù dī
成语解释: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红。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宋·苏轼《将之湖州》诗:“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例 句:此时听得子肃说有那样的好烟,不觉馋涎欲滴。(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六回)
担雪塞井dān xuě sāi jǐng
成语解释: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成语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例 句:只是心心念念记挂此事,一似担雪塞井,再没个满的日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当场出彩dāng chǎng chū cǎi
成语解释:旧戏表演杀伤时,用红色水涂沫,装做流血的样子,叫做出彩。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例 句:吾夫妇目下当受此杖,不如私下请牌头来,完了这业绩,省得当场出彩。(《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例 句: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成语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 句: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dī shuǐ chuān shí
成语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例 句: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沉滓泛起chén zǐ fàn qǐ
成语解释:已经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
断决如流duàn jué rú liú
成语解释:如流 :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决断事务多而快。
成语出处:《周书·李彦传》:“彦在尚书十有五载,,属军国草创,庶务殷繁,留心省阅,未尝懈怠,断决如流,略无疑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成语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例 句: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
成语解释: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例 句: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载舟覆舟zài zhōu fù zhōu
成语解释: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成语出处:《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例 句: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报宜深慎。(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尺树寸泓chǐ shù cùn hóng
成语解释: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例 句:街心公园虽然只能算是尺树寸泓之地,但也是人们休心养性的好去处。
抽刀断水chōu dāo duàn shuǐ
成语解释: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成语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漏瓮沃焦釜lòu wēng wò jiāo fǔ
成语解释: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成语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瓮沃焦釜也。”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成语解释: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例 句:两个丫头,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吹皱一池春水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成语解释: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成语出处: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成语解释: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例 句: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老舍《赵子曰》第三章)
垂涎欲滴chuí xián yù dī
成语解释:涎:口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例 句:但是在我这样的一个穷小子看来,确觉得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老实说,确也有些垂涎欲滴!(邹韬奋《经历·贫民窟里的报馆》)
春风沂水chūn fēng yí shu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啜菽饮水chuò shū yǐn shuǐ
成语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从谏如流cóng ji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成语出处: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例 句:也有少数聪明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臧克家《纳谏与止谤》)
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
成语解释: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例 句:若使他回来了,我们就应该如鱼得水,欢喜的了不得,那里还有功夫在这里纳闷呢!(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 句:“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成语解释: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书·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例 句:这些树很久没有修剪了,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
大旱望云霓dà hàn wàng yún ní
成语解释: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例 句: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的兵车始终没有开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大旱云霓dà hàn yún ní
成语解释: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例 句:下泉蓍黍思王泽,大旱云霓企说霖。(清·沈曾植《和缶翁元日韵》)
大江东去dà jiāng dōng qù
成语解释: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成语出处: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例 句: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水落石出。(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后浪推前浪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
成语解释:江水奔流,前后相继。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象后浪推动前浪一样,不断前进。
成语出处:宋·文珦《过苕溪》诗:“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例 句: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后人超前人。
蝉腹龟肠chán fù guī cháng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成语出处:《南史·檀珪传》:“珪诉虔求禄不得,与僧虔书曰:‘蝉腹龟蛇,为日已久’”
黄河水清huáng hé shuǐ qīng
成语解释: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成语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彗汜画涂huì sì huà tú
成语解释:彗:扫帚;汜:水洒地;涂:泥土。用帚扫洒水在地上,用刀划泥土。比喻极容易做的事。
成语出处:《汉书·王褒传》:“水断蛟龙,陆剸犀革,忽若彗汜画涂。”
倒背如流dào bèi rú liú
成语解释: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例 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倒背如流了。(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
得月较先dé yuè jiào xiān
成语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问诸水滨wèn zhū shuǐ bīn
成语解释: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例 句: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滴水不漏dī shuǐ bù lòu
成语解释: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三》:“又要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例 句: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波谲云诡bō jué yún guǐ
成语解释: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成语出处: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例 句:这其间的悲欢离合,波谲云诡,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抚今追昔,实不胜其感慨系之.(邹韬奋《抗战以来·开场白》)
沉灶产蛙chén zào chǎn wā
成语解释: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九》:“晋师围而灌之,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战国策·赵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升蛙,人马相食。”
电光朝露diàn guāng zhāo lù
成语解释: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成语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丘一壑yī qiū yī hè
成语解释: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例 句:兄以一丘一壑过之,且筑圹于侧,与山缔生死盟。(明·徐宏祖《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
短绠汲深duǎn gěng jí shēn
成语解释: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臣心如水chén xīn rú shuǐ
成语解释: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成语出处:《汉书·郑崇传》:“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对答如流duì dá rú liú
成语解释: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成语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例 句: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反水不收fǎn shuǐ bù shōu
成语解释: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应对, 如流yìng duì rú liú
成语解释: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成语出处:《晋书·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例 句:他学习成绩优秀,每次回答老师的提问都是应对如流。
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é
成语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例 句: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暴虎冯河?(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
成语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例 句: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源远流长,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
泪如雨下lèi rú quán yǒng
成语解释: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沸沸扬扬fèi fèi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
成语出处:《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例 句: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黄泥冈上一伙贩枣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冈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八回)
流行坎止liú xíng kǎn zhǐ
成语解释: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成语出处:汉·贾谊《鹏鸟赋》:“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龙潭虎穴lóng tán hǔ xué
成语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风雨不透fēng yǔ bù tòu
成语解释: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例 句:里三层,外三层,把老爷和公子围了个风雨不透,都挤着要听听这到底是怎么一桩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沧海横流cāng hǎi héng liú
成语解释: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晋书·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例 句: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郭沫若《满江红》词)
浮光掠影fú guāng lüè yǐng
成语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成语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例 句: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浮家泛宅fú jiā fàn zhái
成语解释:泛:漂浮;宅:住所。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成语出处:《新唐书·张志和传》:“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例 句:明太祖为惩罚叛逆,不准他们在岸上落脚,因而浮家泛宅在富春江上,以打鱼为生。(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浮云朝露fú yún zhāo lù
成语解释: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成语出处:《周书·萧大圜传》:“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第景,实不愿之。”
斧钺汤镬fǔ yuè tāng huò
成语解释: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成语出处:《汉书·苏武传》:“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付之东流fù zhī dōng liú
成语解释: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成语出处: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例 句:缉捕使臣等听得这话,传在耳朵里,也只好笑笑,谁敢向他家道个“不”字?这件事只索付之东流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付诸东流fù zhū dōng liú
成语解释: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成语出处: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例 句:惜丙寅清水潭决,稿本付诸东流,故录其梗概于此。(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泣下沾襟qǐ xià zhān jīn
成语解释: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例 句: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泣下沾襟。(三国魏·阮籍《乐论》)
覆水难收fù shuǐ nán shōu
成语解释: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成语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例 句: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绠短汲深gěng duǎn jí shēn
成语解释: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穷源竟委qióng yuán jìng wěi
成语解释: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人生如朝露rén shēng rú zhāo lù
成语解释: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成语出处:《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例 句:日月如跳丸,人生如朝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明·赵弼《觉寿居士传》)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ǐ cè
成语解释: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例 句:我们万不可凭管窥蠡测的调查了解,就下结论和发议论。
如水赴壑rú shǔ fù hè
成语解释:象水流向大水坑一样。形容许多人纷纷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海底捞月hǎi dǐ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例 句: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底捞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
海枯见底hǎi kū jiàn dǐ
成语解释: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成语出处: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成语解释: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成语出处: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例 句: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成语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山溜穿石shān liù chuān shí
成语解释: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山栖谷隐shān qī gǔ yǐn
成语解释: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含沙射影hán shā shè yǐng
成语解释: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南朝宋·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例 句:张氏昨日又在《青光》栏上登一启事,含沙射影,肆意诬毁。(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黎烈文启事)
濠梁之上háo liáng zhī shàng
成语解释: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菽水承欢shū shuǐ chéng huān
成语解释: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皓月千里hào yuè qiān lǐ
成语解释: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水火兵虫shuǐ huǒ bīng chóng
成语解释: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例 句: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涸辙之鲋hé zhé zhī fù
成语解释: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例 句: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河清海晏hé qīng hǎi yàn
成语解释: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例 句:诚所谓河清海晏,太平之世界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回)
大浪淘沙dà làng táo shā
成语解释: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例 句: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粟裕《激流归大海》)
洪水横流hóng shuǐ héng liú
成语解释: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例 句: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水乳交融shuǐ rǔ jiāo róng
成语解释: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
例 句:几日工夫,同吴仁扰得水乳交融。(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湖光山色hú guāng shān sè
成语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例 句: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
虎穴龙潭hǔ xué lóng tán
成语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例 句:感谢坐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户枢不蠹hù shū bù dù
成语解释: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也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例 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水中捞月shuǐ zhōng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例 句: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
顺水推舟shùn shuǐ tuī zhōu
成语解释: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成语出处:元·关汉《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例 句:他若留我,乐得顺水推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
思如涌泉sī rú yǒng quán
成语解释: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成语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四大皆空sì dà jiē kōng
成语解释: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成语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例 句: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激浊扬清jī zhuó yáng qīng
成语解释: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成语出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例 句:待制为官,尽忠报国,激浊扬清。(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
淘沙得金táo shā dé jīn
成语解释: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成语出处:《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饥餐渴饮jī cān kě yǐn
成语解释: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说得天花乱坠,争似饥餐渴饮。”
例 句:少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在话下。(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投鞭断流tóu biān duàn liú
成语解释: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例 句:人民解放军以投鞭断流之势跨跃长江天险。
家贫如洗jiā pín rú xǐ
成语解释: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不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夸家贫如洗。”
加膝坠渊jiā xī zhuì yuān
成语解释: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谏争如流jiàn zhēng rú liú
成语解释: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浆酒霍肉jiāng jiǔ huò ròu
成语解释:把酒肉当作水浆、豆叶一样。形容饮食的奢侈。
成语出处:《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
例 句:张灯悬彩,浆酒霍肉,竟有昏昏达旦者。(《歧路灯》第九十五回)
江河日下jiāng hé rì xià
成语解释: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成语出处:清·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清·宗山《词学集成序》:“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
例 句:不瞒大师说,现在的时势,实在是江河日下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
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例 句: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蛟龙得水jiāo lóng dé shuǐ
成语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成语出处:《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例 句:西伯夸官先饮宴,蛟龙得水离泥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
竭泽而渔ji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竭泽焚薮jié zé fén sǒu
成语解释: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津关险塞jīn guān xiǎn sài
成语解释:津:渡口;关:关口;险:险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陆山川关隘、险要之处。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沿波讨源yán bō tǎo yuán
成语解释: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成语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乐山乐水yào shān yào shuǐ
成语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例 句:乐山乐水,气类相合。(宋《二程全书·外书七》)
一壶千金yī hú qiān jīn
成语解释: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成语出处:《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一片汪洋yī piàn wāng yáng
成语解释: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簟纹如水diàn wén rú shuǐ
成语解释: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成语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一泻千里yī xiè qiān lǐ
成语解释: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成语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例 句: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明·王世贞《文评》)
经丘寻壑jīng qiū xún hè
成语解释:指游览山水。
成语出处:宋朝胡继宗《书言故事·地理类》:“游览自娱,曰得经丘寻壑之乐。”
鲸吸牛饮jīng xī niú yǐn
成语解释:鲸吸:像鲸鱼吸水一样。如鲸吸百川,似牛饮池水。比喻放量狂饮。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四卷:“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
以水济水yǐ shuǐ jǐ shuǐ
成语解释: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例 句: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宋·杨万里《驳配向不当议》)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
成语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例 句: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何其芳《梦中道路》)
以汤止沸yǐ tāng zhǐ fèi
成语解释: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溢美溢恶yì měi yì lè
成语解释:溢:水满外流,引伸为过度。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涓滴成河juān dī chéng hé
成语解释: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
饮水思源yǐn shuǐ sī yuán
成语解释: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例 句:这也是他饮水思源的意思。(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juān juān bù yōng, zhōng wéi jiāng hé
成语解释: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杅穿皮蠹yú chuān shuǐ dù
成语解释:杅:饮水器。比喻事先充分准备,谋定而后行动。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则不出于四方。”
泛萍浮梗fàn píng fú gěng
成语解释: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成语出处:唐·徐夤《别》诗:“酒尽欲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
源清流洁yuán qīng liú jié
成语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成语出处:《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例 句:源清流洁,本盛末荣。(汉·班固《泗水亭碑铭》)
源源不绝yuán yuán bù jué
成语解释: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云谲波诡yún jué bō guǐ
成语解释: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成语出处: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持蠡测海chí lí cè hǎi
成语解释: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谬持蠡测海,沉挹酒如渑。”
钟鸣漏尽zhōng míng lòu jìn
成语解释: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成语出处:汉·崔寔《政论》:“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国志·魏书·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例 句:直到钟鸣漏尽,方始酒阑人散。(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铸山煮海zhù shān zhǔ hǎi
成语解释: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成语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例 句: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宋·苏轼《表忠观碑》)
临渊羡鱼lín yuān xiàn yú
成语解释: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例 句: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书传》)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fén lín ér tián, ji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流水无情liú shuǐ wú qíng
成语解释:流水一去不复返,毫无情意。比喻时光消逝,无意停留。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地。”
例 句:落花有意,翻成就无意姻缘;流水无情,倒做了有情夫妇。(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八回)
峰回路转fēng huí lù zhuǎn
成语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龙潭虎窟lóng tán hǔ kū
成语解释: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风起水涌fēng qǐ shuǐ yǒng
成语解释: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陋巷箪瓢lòu xiàng dān piáo
成语解释: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例 句:仆本窭人子耳,陋巷箪瓢,何尝不惯。(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十六首)
漏脯充饥lòu fǔ chōng jī
成语解释:漏脯:挂在檐下风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比喻只顾眼前,不管后果。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扑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漏尽更阑lòu jìn gēng lán
成语解释: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更:夜间计时单位。喻指夜深之时。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直等的漏尽更阑,街衢静悄。”
浮瓜沉李fú guā chén lǐ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例 句:这样时候,多少王孙公子雪藕调冰、浮瓜沉李也不为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落汤螃蟹luò tāng páng xiè
成语解释:汤:热水。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一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例 句:忽一日眼光落地,莫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清·翟灏《通俗编·禽鱼》)
梦幻泡影mèng huàn pào yǐng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成语出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例 句:但听得那长老将“梦幻泡影”四个字,已讲得天花乱坠,大众无不齐声念佛。(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
灭顶之灾miè dǐng zhī zāi
成语解释: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成语出处:《周易·大过》:“过渉灭顶,凶。”
例 句: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毛泽东《论持久战》)
民怨沸腾mín yuàn fèi téng
成语解释: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八:“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腾,丧国亡身者。”
例 句:上半年在那里办过几个月厘局,不该应要钱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木本水源mù běn shuǐ yuán
成语解释: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泥沙俱下ní shā jù xià
成语解释: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逆水行舟nì shuǐ xíng zhōu
成语解释: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例 句: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怒猊渴骥nù ní kě jì
成语解释: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成语出处:《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喷薄欲出pēn bó yù chū
成语解释: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例 句: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萍水相逢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成语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例 句:此生平第二知心交也。惜萍水相逢,聚首无多日耳。(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剖决如流pōu jué rú liú
成语解释:剖决:分析、解决;如流:如同流水一般。形容分析、解决问题明快、敏捷。
成语出处:《隋书·裴政传》:“簿案盈几,剖决如流。”
其势汹汹qí shì xiōng xiōng
成语解释:汹汹:形容水声大,引伸为声势大。形容来势凶猛。
成语出处:《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其行。”
乞浆得酒qǐ jiāng dé jiǔ
成语解释:讨杯水喝,却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过所要求的。
成语出处: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一:“太岁在酉,乞浆得酒。”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例 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挈瓶之知qiè píng zhī zhì
成语解释: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礼也。”《战国策·赵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
清尘浊水qīng chén zhuó shuǐ
成语解释: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例 句: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明·李昌褀《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
清宫除道qīng gōng chú dào
成语解释: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例 句: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清宫除道以迎之。(《后汉书·邳彤传》)
清汤寡水qīng tāng guǎ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
蜻蜓点水qīng tíng diǎn shuǐ
成语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例 句:下乡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还要带白馒头。(郭小川《沉重的教训》)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
成语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成语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例 句:烟拥层峦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宋·苏轼《雨意》诗)
穷山恶水qióng shān è shuǐ
成语解释: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例 句: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孙犁《山地回忆》)
觥饭不及壶飧gōng fàn bù jí hú sūn
成语解释: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成语出处:《国语·越语下》:“觥饭不及壶飧。今岁晚矣,子将奈何?”
泉石膏肓quán shí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成语出处:《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固疾者。”
例 句:泉石膏肓,自叙不仁之意。(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隐逸类》)
固若金汤gù ruò jīn tāng
成语解释: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成语出处:《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例 句:大沽口的炮台,如能得他允许保护,固若金汤。(高阳《胭脂井》)
如蹈汤火rú dǎo tāng huǒ
成语解释: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例 句:入入公门,如蹈汤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
如饥似渴rú jī sì kě
成语解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例 句:我如饥似渴地把那二十几页的长文,一口气读下去。(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
如临深渊rú lín shēn yuān
成语解释: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成语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例 句:黄帝居人上,惴惴如临深渊。(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一》)
规矩准绳guī jǔ zhǔn shéng
成语解释:规矩:画圆、方的工具;准绳:水准和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
如水投石rú shǔ tóu shí
成语解释: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成语出处:宋·杨时《龟山语录》:“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
如汤沃雪rú tāng wò xuě
成语解释: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成语出处:汉·枚乘《七发》:“小饭大歠,如汤沃雪。”
苍翠欲滴cāng cuì yù dī
成语解释: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成语出处:宋·郭熙《山川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例 句:在这块地面上,苍翠欲滴的树木……一株株一丛丛地生长着。(秦牧《沙面晨眺》)
抃风舞润biàn fēng wǔ rùn
成语解释:抃:鼓掌;润:雨水。如燕在风中飞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后比喻意气相合。
成语出处:《宋书·孔觊传》:“觊逊业之举,无闻于乡部;惰游之贬,有编于疲农。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舞润,凭附弥年。”
三过其门而不入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成语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桑间濮上sāng jiān pú shàng
成语解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例 句:我弹的不是靡靡之音,我唱的也不是桑间濮上之辞。(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
沙里淘金shā lǐ táo jīn
成语解释: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
成语出处:《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例 句:恰便似沙里淘金。(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
山高水长shān gāo shuǐ cháng
成语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例 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山光水色shān guāng shuǐ sè
成语解释: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例 句:一叶逡巡送客归,山光水色自相依。(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三折)
海晏河清hǎi yàn hé qīng
成语解释: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山明水秀shān míng shuǐ xiù
成语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例 句: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她认识了一个佃户的女儿名叫黑妮,接着她们成了好朋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
含蓼问疾hán liǎo wèn jí
成语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山穷水尽shān qióng shuǐ jìn
成语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成语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 句:你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
成语解释: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 句: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深厉浅揭shēn lì qiǎn qì
成语解释: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于支离,而席其孤技邪?”
神州陆沉shén zhōu lù chén
成语解释: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成语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例 句: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水到渠成shuǐ dào qú chéng
成语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例 句: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清·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
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
成语解释: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例 句: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
水底捞针shuǐ dǐ lāo zhēn
成语解释: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例 句: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hé zé ér yú, fén lín ér liè
成语解释: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成语出处:《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水火无情shuǐ huǒ wú qíng
成语解释:指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如疏忽大意,容易造成灾祸。
成语出处:元·杨梓《豫, 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例 句:水火无情,我们都应该提高防范意识。
水火之中shuǐ huǒ zhī zhōng
成语解释: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例 句: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水来土掩shuǐ lái tǔ yǎn
成语解释: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例 句: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水陆毕陈shuǐ lù bì chén
成语解释: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轻肥》诗:“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例 句:光禄寺排设筵宴,水陆毕陈,笙簧迭奏。(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水落归槽shuǐ luò guī cáo
成语解释: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记着的事有了着落。
河清难俟hé qīng nán sì
成语解释: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水磨工夫shuǐ mó gōng fū
成语解释:掺水细磨。形容工作深入细致,费时很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今日撞了一日,并不曾遇得个可意人儿。不想这所在到藏着如此妙人。须用些水磨工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例 句: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
水木清华shuǐ mù qīng huá
成语解释: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成语出处: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例 句: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水木清华,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水清无鱼shuǐ qīng wú yú
成语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箪瓢屡空dān piáo lǚ kōng
成语解释: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水色山光shuǐ sè shān guāng
成语解释: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例 句:既登途,凡道中风晨月夕,水色山光,睹景怀人,只增悲惋。(明·李昌祺《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
水深火热shuǐ shēn huǒ rè
成语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例 句: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二)
水天一色shuǐ tiān yī sè
成语解释: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例 句:那洞庭湖真个波涛万顷,水天一色。(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水泄不通shuǐ xiè bù tōng
成语解释: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
例 句:热心的读者除邮局汇捐款络绎不绝外,每天到门口来亲交捐款的,也挤得水泄不通。(邹韬奋《经历·社会的信用》)
水性杨花shuǐ xìng yáng huā
成语解释: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例 句: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二回)
水秀山明shuǐ xiù shān míng
成语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水涨船高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成语解释: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例 句:几回事情一来,他晓得人家有仰仗他的地方,顿时水涨船高,架子亦就慢慢的大了起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淡水交情dàn shuǐ jiāo qíng
成语解释: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水至清则无鱼shuǐ zhì qīng wú yú
成语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潢池弄兵huáng chí nòng bīng
成语解释: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成语出处:《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例 句:发难首功者,非无稳健智略之人,何取弄兵潢池之陈其美?(章炳麟《致袁世凯商榷官制电二》)
铄石流金shuò shí liú jīn
成语解释: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成语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长途跋涉cháng tú bá shè
成语解释: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例 句:岳夫人道:“……怎敢劳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
司马青衫sī mǎ qīng shān
成语解释: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例 句: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司马青衫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浑水摸鱼hún shuǐ mō yú
成语解释: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例 句:这个利欲熏心的人总想浑水摸鱼,从中捞一把。
四海鼎沸sì hǎi dǐng fèi
成语解释: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随波逐流suí bō zhú liú
成语解释: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成语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例 句: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成语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例 句: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成语解释: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涕零如雨tì líng rú yǔ
成语解释: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蜩螗沸羹tiáo táng fèi gēng
成语解释:蜩:蝉;螗: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沸:开水翻腾。象蝉的叫,象沸汤的翻滚。形容社会动乱。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荡》:“咨妇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铜壶滴漏tóng hú dī lòu
成语解释: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
成语出处: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例 句:静听得铜壶滴漏,夜月微残。(《白雪遗音·马头调·好梦儿》)
己饥己溺jǐ jī jǐ nì
成语解释: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辫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万壑争流wàn hè zhēng liú
成语解释: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例 句:万壑争流,千岩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
汪洋大海wāng yáng dà hǎi
成语解释:汪洋:形容大水宽广无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其浩大。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
例 句: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毛泽东《论持久战》)
望穿秋水wàng chuān qiū shuǐ
成语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例 句: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清·蒲松龄这《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望帝啼鹃wàng dì tí juān
成语解释: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危如朝露wēi rú zhāo lù
成语解释: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消失。比喻处境极危险。
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延年益寿乎。”
沉李浮瓜chén lǐ fú guā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
成语解释: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例 句: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实践论》)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语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例 句: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夏雨雨人xià yǔ yǔ rén
成语解释: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
成语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心血来潮xīn xuè lái cháo
成语解释: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欲三事永忘……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
例 句:想着,一时心血来潮,跟在冯老兰背后走进家去。(梁斌《红旗谱》十二)
江天一色jiāng tiān yī sè
成语解释: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成语出处: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汹涌澎湃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成语解释: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例 句: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汹涌澎湃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杨朔《两洋潮水》)
胸无点墨xiōng wú diǎn mò
成语解释: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成语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某家本殷实,父母以独子故,甚爱之,读书十年,胸无点墨。”
例 句: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实际是个胸无点墨的人。
玄酒瓠脯xuán jiǔ hù fǔ
成语解释:饮食只有清水和瓠干。比喻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晋·程晓《赠傅休奕》诗:“厥客伊何?许由巢父。厥醴伊何?玄酒瓠脯。”
悬河泻水xuán hé xiè shuǐ
成语解释: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雪泥鸿爪xuě ní hóng zhǎo
成语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例 句:雪泥鸿爪,惟留一幅悲怆之影于吾汉族历史之中,良可慨已。(清·陶宗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烟波钓徒yān bō diào tú
成语解释: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张志和传》:“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烟波浩渺yān bō hào miǎo
成语解释: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烟霞痼疾yān xiá gù jì
成语解释: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成语出处:《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地平天成dì píng tiān chéng
成语解释: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金城汤池jīn chéng tāng chí
成语解释: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成语出处:《汉书·蒯通传》:“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例 句:有你这样的好弟兄,好帮手,仙霞就是金城汤池,满州人插上翅膀也过不来!(华而实《汉衣冠》三)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语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近水楼台jìn shuǐ lóu tái
成语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例 句:他的表兄调任了,调到他去年教课的那所中学校来当校长了。近水楼台,自然容易得月。(叶圣陶《得失》)
一败如水yī bài rú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近水楼台先得月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成语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一喷一醒yī pēn yī xǐng
成语解释: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
成语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荆人涉澭jīng rén shè yōng
成语解释: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一贫如洗yī pín rú xǐ
成语解释: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例 句:当时父亲赤手空拳出来做官,家里一贫如洗。(邹韬奋《我的母亲》)
泾渭分明jīng wèi fēn míng
成语解释: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例 句:泾渭分明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林伯渠《和朱总出太行韵》)
一潭死水yī tán sǐ shuǐ
成语解释: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泾浊渭清jīng zhuó wèi qīng
成语解释:泾水浊,渭水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谓水清,故见泾水浊。”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
成语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成语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例 句: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一饮一啄yī yǐn yī zhuó
成语解释:饮:喝水;啄:鸟类吃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后也指人的饮食。
成语出处:《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例 句: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掇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
成语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例 句: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从来不为别人着想,甚至以邻为壑。
以沫相濡yǐ mò xiāng rú
成语解释:沫:唾沫;濡:沾湿,湿润。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以石投水yǐ shí tóu shuǐ
成语解释: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井臼亲操jǐng jiù qīn cāo
成语解释:井:汲水;臼:舂米。指亲自操作家务。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后汉书·滇良传》:“(傅育)食禄数十年,秩奉尽赡给知友,妻子不免操井臼。”
以水救水yǐ shuǐ jiù shuǐ
成语解释: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以水投水yǐ shuǐ tóu shuǐ
成语解释: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石水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
以汤沃雪yǐ tāng wò xuě
成语解释: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例 句:何邓执权,必为玄害,亦犹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二》)
救火扬沸jiù huǒ yáng fèi
成语解释: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
以指挠沸yǐ zhǐ náo fèi
成语解释: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臼灶生蛙jiù zào shēng wā
成语解释: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成语出处:《战国策·越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
银河倒泻yín hé dào xiè
成语解释: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成语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例 句:果然是银河倒泻,沧海盆倾,好阵大雨!(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四)
饮冰茹檗yǐn bīng rú bò
成语解释: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例 句: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饮水啜菽yǐn shuǐ chuò shū
成语解释: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涓滴归公juān dī guī gōng
成语解释:涓滴:小水点,比喻细微的东西。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盈科后进yíng kē hòu jìn
成语解释: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泛滥成灾fàn làn chéng zāi
成语解释: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例 句: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游山玩水yóu shān wán shuǐ
成语解释: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决断如流jué du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决策、断事犹如流水。形容决策迅速、顺畅。
成语出处:《周书·裴汉传》:“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
盂方水方yú fāng shuǐ fāng
成语解释: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成语出处:《荀子·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君子之交jūn zǐ zhī jiāo
成语解释: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沅茞澧兰yuán zhǐ lǐ lán
成语解释:沅、澧:都是水名;茞、兰: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开源节流kāi yuán jié liú
成语解释: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例 句:在经济工作中,应该经常注意开源节流。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成语解释: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浪迹萍踪làng jì píng zōng
成语解释: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远水不救近火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成语解释: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例 句:为今之计,到临安取救是远水不救近火。(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泪如泉涌lèi rú quán yǒng
成语解释: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唐·刘损《愤惋诗三首(其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例 句:允曰:“汝可怜汉天下生灵!”言讫,泪如泉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载沉载浮zài chén zài fú
成语解释:在水中上下沉浮。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沸反盈天fèi fǎn yíng tiān
成语解释: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例 句: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鲁迅《彷徨·祝福》)
葬身鱼腹zàng shēn yū fù
成语解释: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例 句:只要你舍得这辆汽车,我就奉陪三百回合,直到大雨把汽车冲进大河,咱俩一同葬身鱼腹。(刘绍棠《十步芳草》)
冷暖自知lěng nuǎn zì zhī
成语解释: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成语出处: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例 句: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人师也。(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
珠翠之珍zhū cuì zhī zhēn
成语解释: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澧兰沅芷lǐ lán yuán zhǐ
成语解释: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例 句:澧兰沅芷无穷竟,况复哀时重自伤。(清·黄遵宪《酬曾重伯编修》诗)
浊泾清渭zhuó jīng qīng wèi
成语解释:渭水清,泾水浊。比喻界限分明。
成语出处:晋·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
濯足濯缨zhuó zú zhuó yīng
成语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
成语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例 句: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左右逢源”的形势。(邹韬奋《经历·青年“老学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dù
成语解释: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例 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例 句:对张(作霖)则暗送秋波,对曹(锟)尤密切勾结。(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_形容水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水的成语319个
https://m.stokuaidi.com/gerenwendang/7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