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形容病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病的成语92个

2020-09-14   来源:常用文书

安然无恙ān rán wú yàng

成语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例  句: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半身不遂bàn shēn bù suí

成语解释: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成语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例  句:一个讳疾忌医的人是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的。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

成语解释: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例  句: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

对症下药duì zhèng xià yào

成语解释: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例  句: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吧。(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别来无恙bié lái wú yàng

成语解释:恙:病。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常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

成语出处:《元曲选·冻苏秦》:“岂知你故人名望,也不问别来无恙。”

例  句:(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采薪之忧cǎi xīn zhī yōu

成语解释: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例  句: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

吉人天相jí rén tiān xiàng

成语解释: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

例  句:既然庚贴返去,原聘也必然还璧。但吉人天相,令郎尊恙,终有好日,还要三思而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切中时弊qiè zhòng shí bì

成语解释: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例  句: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丁一岚《不单是为了纪念》)

病民蛊国bìng mín gǔ guó

成语解释: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例  句: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

革带移孔gé dài yí kǒng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成语出处:《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病病歪歪bìng bìng wāi wāi

成语解释: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例  句:你教大爷歇歇吧,他病病歪歪!(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甘心首疾gān xīn shǒu jí

成语解释: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百孔千疮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  句:他身上的缺点虽然不少,但却不是百孔千疮,不可救药。

不治之症bù zhì zhī zhèng

成语解释: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太医诊了诊脉,说道:‘……此乃不治之症。’”

例  句:假使她们真“知道立国数千年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症,那可真是没有面子了。(鲁迅《二心集·以脚报国》)

病从口入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语解释: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成语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例  句:我们要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无病呻吟wú bìng shēn yīn

成语解释: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例  句:后来的叹老嗟卑也正是无病呻吟。(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沉疴难起chén kē nán qǐ

成语解释:沉疴:重病或老病。久患重病,不能下床。

衣不解带yī bù jiě dài

成语解释:解带:解开衣带,指脱衣。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多指对长辈)。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刘孝标注引《中兴书》:“仲堪父尝疾患经时,仲堪衣不解带数年。”

例  句:看见父亲病重,他衣不解带,伏伺十余日,眼见得是不济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敝鼓丧豚bì gǔ sàng tún

成语解释: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成语出处:《荀子·解蔽》:“故丧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着手成春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成语解释: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舅逢花开,如瞻岁新。”

弥留之际mí liú zhī jì

成语解释: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成语出处:《尚书·顾命》:“病日臻,既弥留。”

洞见症结dòng jiàn zhèng jié

成语解释: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成语出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例  句: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病魔缠身bìng mó chán shēn

成语解释:指长期患病。

乞儿马医qǐ ér mǎ yī

成语解释: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指卑贱的人。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

例  句:既与乞儿马医同贱,为民请命,是其故常。(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

二竖为虐èr shù wéi nüè

成语解释: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负薪之忧fù xīn zhī yōu

成语解释: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例  句: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食精良弗知其旨,血气交诊,断然焚如。(唐·刘禹锡《论中》)

病入骨髓bì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割骨疗亲gē gǔ liáo qīn

成语解释: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例  句: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不可救药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故态复萌gù tài fù méng

成语解释: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尔果悔,是亦易得,即多于是,亦易得,但恐故智复萌耳。”

例  句:马阮心上好不痛快。便又故态复萌,横征暴敛,报复冤仇,享受着这小朝廷的大臣们的最高权威。(郑振铎《毁灭》八)

寡人之疾guǎ rén zhī jí

成语解释: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挑毛拣刺tiāo máo jiǎn cì

成语解释:故意挑剔毛病。

含沙射影hán shā shè yǐng

成语解释: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南朝宋·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例  句:张氏昨日又在《青光》栏上登一启事,含沙射影,肆意诬毁。(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黎烈文启事)

回天乏术huí tiān fá shù

成语解释: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例  句: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

乌烟瘴气wū yān zhàng qì

成语解释: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例  句: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霍然而愈huò rán ér yù

成语解释:霍然:很快的样子。很快病就好了。

例  句: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鲁迅《父亲的病》)

偕生之疾xié shēng zhī jí

成语解释: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烟霞痼疾yān xiá gù jì

成语解释: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成语出处:《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cī

成语解释: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出处:《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例  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无过失者?(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

病急乱投医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成语解释: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例  句: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大醇小疵dà chún xiǎo cī

成语解释:醇:纯正;疵:毛病。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成语出处:唐·韩愈《读〈荀子〉》:“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例  句:知其有醇乎醇者,有大醇而小疵者也。(清·陈澧《与周孟贻书》)

治病救人zhì bìng jiù rén

成语解释: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例  句:对犯有错误的同学,我们应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帮助他们进步。

疚心疾首jiù xīn jí shòu

成语解释: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成语出处:《魏书·显祖记》:“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发不寐,疚心疾首,是以广集良医,远采名药,欲以救护兆民。”

吊死问疾diào sǐ wèn jí

成语解释: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

面黄肌瘦miàn huáng jī shòu

成语解释: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例  句: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面黄肌瘦。(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

披毛索靥pī máo suǒ yǎn

成语解释: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成语出处:《抱朴子·接疏》:“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贫病交加pín bìng jiāo jiā

成语解释: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例  句:因为贫病交加,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贫病交迫pín bìng jiāo pò

成语解释: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例  句:因为贫病交迫,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成语解释: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对症之药duì zhèng zhī yào

成语解释: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千疮百孔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成语解释: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  句:让他们都显显身手,谁能把这个千疮百孔的中国从热火里救出来,算谁有本事。(梁斌《红旗谱》四十九)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例  句: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祛病延年qū bìng yán nián

成语解释: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长寿命。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九回:“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

三年之艾sān nián zhī ài

成语解释: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三灾八难sān zāi bā nàn

成语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作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去装裹,岂不忌讳。”

身心交病shēn xīng jiāo bìng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例  句:我再斗下去,也许会“身心交病”。(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

成语解释: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例  句:只是在家受不得那爱欲牵缠,生老病死,世态炎凉,人情险恶。(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十病九痛shí bìng jiǔ tòng

成语解释:形容浑身病痛。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两日不好。”

视民如伤shì mín rú shāng

成语解释: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例  句:君莅其任,视民如伤。(晋·潘岳《扬荆州诔》)

手到病除shǒu dào bìng chú

成语解释: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

霜露之病shuāng lù zhī bìng

成语解释: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成语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搜根剔齿sōu gēn tī chǐ

成语解释: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宿弊一清sù bì yī qīng

成语解释: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

天行时气tiān xíng shí qì

成语解释: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成语出处:《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例  句: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

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成语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成语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例  句: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含蓼问疾hán liǎo wèn jí

成语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痌瘝在抱tōng guān zào bào

成语解释: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怀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恫瘝乃身。”

例  句:前回一个大善士,专诚到扬州动劝捐,做得那种痌瘝在抱,愁眉苦目的样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头疼脑热tóu téng nǎo rè

成语解释:泛指一般的小病。

万应灵丹wàn yìng líng dān

成语解释: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

为鬼为蜮wéi guǐ wéi yù

成语解释: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例  句:他那里肯依,说甚么皇上家抡才(选拔人才)大典,怎容得你们为鬼为蜮!(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病骨支离bìng gǔ zhī lí

成语解释: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成语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诗:“病骨支离纱帽宽。”

沉痼自若chén gù zì ruò

成语解释: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

成语出处:《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无可救药wú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五劳七伤wǔ láo qī shāng

成语解释:泛指虚弱多病。

纤芥之疾xiān jiè zhī jí

成语解释: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

积劳成疾jī láo chéng jí

成语解释: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成语出处:《荀子·王制》:“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例  句:昨在剑南剿灭倭冠,颇为出力,现在积劳成疾。(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癣疥之疾xuǎn jiè zhī jí

成语解释:癣疥:两种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例  句: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癣疥之疾。(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六回)

积忧成疾jī yōu chéng jí

成语解释: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药石之言yào shí zhī yán

成语解释: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

例  句:高季辅尝谏时政得失,太宗特赐钟一剂日:“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

疾不可为jí bù kě wéi

成语解释: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例  句:巧娘曰:“疾不可为,魂已离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

一病不起yī bìng bù qǐ

成语解释: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一传十,十传百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

成语解释: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成语出处:宋·陶彀《清异录·丧葬》:“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闰。”

以毒攻毒yǐ dú gōng dú

成语解释: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

例  句:以毒攻毒,反而证明了反对白话者自己的不识字,不通文。(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

因噎废食yīn yē fèi shí

成语解释: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例  句:若是后人不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因噎废食了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

早占勿药zǎo zhān wù yào

成语解释:不用服药而病愈。祝人早日病愈的话。

成语出处:《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例  句:为了祈求皇帝早占勿药,她心甘情愿地拈香磕头,念念有词地祷祝了许久。(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久病成医jiǔ bìng chéng yī

成语解释: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成语出处:《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转危为安zhuǎn wēi wéi ān

成语解释: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例  句: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大有起色dà yǒu qǐ sè

成语解释: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

例  句:皖省惟英、霍有零贼,余亦肃清,南中军务,大有起色。(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

枯木逢春kū mù féng chūn

成语解释: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例  句:枯木逢春,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哀哀父母āi āi fù mǔ

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例  句: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形容病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病的成语92个

https://m.stokuaidi.com/gerenwendang/79689.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党务工作常用文书(通用3篇)

常用文书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基础知识(合集3篇)

常用文书

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集合6篇

常用文书

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6篇

常用文书

从严治党谈话记录【3篇】

常用文书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三篇

常用文书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9篇

常用文书

铁路安全宣传资料【六篇】

常用文书

关于百年党史简述200字【九篇】

常用文书

入党动机最佳回答集合5篇

常用文书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m.stokuaidi.com/m/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