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因吃惊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形容吃惊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吃惊的成语7个

2020-09-15   来源:常用文书

高世骇俗gāo shì hài sú

成语解释: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惊愕失色jīng è shī sè

成语解释: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例  句:这话登时传到宋良箴耳内,吓得惊愕失色,泪落不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

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

成语解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例  句: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郭小川《论“听话”》)

目瞪口呆mù dèng kǒu dāi

成语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成语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成语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例  句: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成语解释: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例  句: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形容因吃惊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形容吃惊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吃惊的成语7个

https://m.stokuaidi.com/gerenwendang/79947.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党务工作常用文书(通用3篇)

常用文书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基础知识(合集3篇)

常用文书

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集合6篇

常用文书

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6篇

常用文书

从严治党谈话记录【3篇】

常用文书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三篇

常用文书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9篇

常用文书

铁路安全宣传资料【六篇】

常用文书

关于百年党史简述200字【九篇】

常用文书

入党动机最佳回答集合5篇

常用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