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形容知识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知识的成语50个

2020-09-16   来源:常用文书

博洽多闻bó qià duō wén

成语解释: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博闻强记bó wén qiáng jì

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  句:博闻强记,人皆不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博闻强识bó wén qiáng zhì

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  句: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智圆行方zhì yuán xíng fāng

成语解释: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成语出处:《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鲜。”

不知丁董bù zhī dīng dǒng

成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成语出处: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通今博古tōng jīn bó gǔ

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例  句: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号为文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

触类旁通chù lèi páng tōng

成语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例  句: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村野匹夫cūn yě pǐ fū

成语解释: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例  句: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

不识不知bù shí bù zhī

成语解释: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成语出处:《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例  句: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师道尊严shī dào zūn yán

成语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二把刀èr bǎ dāo

成语解释: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例  句: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九)

伏地圣人fú dì shèng rén

成语解释: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贪多务得tān duō wù dé

成语解释: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例  句:而泛观古人之文,则又博而寡要,且惧夫贪多务得,而遂溺于文。(清·方宗诚《古文简要序》)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成语解释: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例  句: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严复《原强》)

五谷不分wǔ gǔ bù fēn

成语解释: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例  句: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语解释: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成语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困知勉行kùn zhī miǎn xíng

成语解释: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蒙昧无知méng mèi wú zhī

成语解释: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例  句: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贫而乐道pín ér lè dào

成语解释: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挈瓶之知qiè píng zhī zhì

成语解释: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礼也。”《战国策·赵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例  句: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生而知之shēng ér zhī zhī

成语解释: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例  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多文为富duō wén wéi fù

成语解释: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孔子家语·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

识文断字shí wén duàn zì

成语解释: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食而不化shí ér bù huà

成语解释: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例  句:死啃书本,不结合实际,就会食而不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食古不化shí gǔ bù huà

成语解释: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成语出处: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例  句:如果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就会食古不化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成语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例  句: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bù zhī yǒu hàn, hé lùn wèi jìn

成语解释: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腹载五车fù zài wǔ chē

成语解释: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徒读父书tú dú fù shū

成语解释: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例  句:徒读父书,不知变通,非将才,愿王勿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

温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

成语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例  句:温故知新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无一不知wú yī bù zhī

成语解释: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

成语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例  句: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寓。(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

象牙之塔xiàng yá zhī tǎ

成语解释: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例  句: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九儒十丐jiǔ rú shí gài

成语解释: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成语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学究天人xué jiū tiān rén

成语解释: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例  句: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梁书·钟嵘传》)

馈贫之粮zuò pín zhī liáng

成语解释:广博的见闻是赠给知识贫乏者的宝贵的精神食粮。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

一般见识yī bān jiàn shí

成语解释: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一无所有yī wú suǒ yǒu

成语解释: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例  句: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一物不知yī wù bù zhī

成语解释: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例  句:论起“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道理,这是正当办法。(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回)

以莛叩钟yǐ tíng kòu zhōng

成语解释: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成语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例  句:今欲上质高贤,又恐语涉浅陋,未免“以莛叩钟”,自觉唐突,何敢冒昧请教!(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

成语解释: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例  句:想到这些,不禁令人憬然于天下本无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骗或者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而已。(秦牧《天坛幻想录》)

殚见洽闻dān jiàn qià wén

成语解释: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例  句:殚见洽闻,非后儒所能及矣。(清·陈澧《东塾读书记·礼记》)

智周万物zhì zhōu wàn wù

成语解释: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尊师重道zūn shī zhòng dào

成语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成语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冬烘先生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成语解释: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例  句:三家村的冬烘先生,一年到头,一早到夜教村童。(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

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例  句: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形容知识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知识的成语50个

https://m.stokuaidi.com/gerenwendang/80007.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党务工作常用文书(通用3篇)

常用文书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基础知识(合集3篇)

常用文书

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集合6篇

常用文书

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6篇

常用文书

从严治党谈话记录【3篇】

常用文书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三篇

常用文书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9篇

常用文书

铁路安全宣传资料【六篇】

常用文书

关于百年党史简述200字【九篇】

常用文书

入党动机最佳回答集合5篇

常用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