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苍狗bái yún cāng gǒu
成语解释: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成语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例 句:真是世事白云苍狗,不禁感慨系之矣!(鲁迅《华盖集后记》)
蔽日干云bì rì gān yún
成语解释:挡住太阳,直冲云霄。形容十分高大。
成语出处:唐·张文成《游仙窟》:“于时金台银阙,蔽日干云。”
东鳞西爪dōng lín xī zhǎo
成语解释: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识某大令集尾》:“东云一鳞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例 句:苏东坡有一首诗好象就是在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东鳞西爪地记得几节。(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嘲风咏月cháo fēng yǒng yuè
成语解释: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判若云泥pàn ruò yún ní
成语解释: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成语出处: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不啻天渊bù chì tiān yuān
成语解释: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例 句:比那辛亥革命,直不啻天渊远隔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不知所云bù zhī suǒ yún
成语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例 句: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一鳞一爪yī lín yī zhǎo
成语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例 句:批评陶诗,用的正是现在的语言,一鳞一爪,虽然不是全韵,表现着陶诗给予现代的我们的影像。(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
观者如云guān zhě rú yún
成语解释: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
拨云见日bō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例 句: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拨云见日,感激不尽。(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风流云散fēng liú yún sàn
成语解释: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例 句: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波谲云诡bō jué yún guǐ
成语解释: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成语出处: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例 句:这其间的悲欢离合,波谲云诡,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抚今追昔,实不胜其感慨系之.(邹韬奋《抗战以来·开场白》)
穿云裂石chuān yún liè shí
成语解释: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乐府·〈水龙吟〉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例 句: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耸壑凌霄sǒng hè líng xiāo
成语解释:出于幽谷,高入云霄。比喻成就比别人高。
成语出处:《旧唐书·房玄龄传》:“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
大旱云霓dà hàn yún ní
成语解释: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例 句:下泉蓍黍思王泽,大旱云霓企说霖。(清·沈曾植《和缶翁元日韵》)
烟消云散yān xiāo yún sàn
成语解释: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例 句: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烟消云散。
富贵浮云fù guì fú yún
成语解释: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例 句: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为无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着一个铁君,真是富贵浮云。(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宾客如云bīn kè rú yún
成语解释: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着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冬日夏云dōng rì xià yún
成语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嘲风弄月cháo fēng nòng yuè
成语解释: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例 句:我和你今日啸傲烟霞,嘲风弄月,何等自在。(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六回)
黑云压城城欲摧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
成语解释:摧:毁坏。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象要把城墙压塌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成语出处: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蛟龙得水jiāo lóng dé shuǐ
成语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成语出处:《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例 句:西伯夸官先饮宴,蛟龙得水离泥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
风卷残云fēng juǎn cán yún
成语解释: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自从把家私分开了,好似那汤泼瑞雪,风卷残云,都使的光光荡荡了。”
例 句: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
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
成语解释: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成语出处:《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
例 句:因此,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而应当叱咤风云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老舍《四世同堂》九)
风起云涌fēng qǐ yún yǒng
成语解释: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例 句:在二十世纪的今天,科技革命风起云涌。
风起云蒸fēng qǐ yún zhēng
成语解释:大风刮起,乌云蒸腾。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风雨不测fēng yǔ bù cè
成语解释: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圣旨下西台御史勘问,免不得收下监中。”
风云变幻fēng yún bià huàn
成语解释: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南朝·梁·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之民俗,风云更盛衰。”
例 句:然而那么风云变幻的事,恐怕世界上是不多有的,我没有料到,未曾描写,可见我还不很有“毒笔”。(鲁迅《三闲集·通信》)
大旱望云霓dà hàn wàng yún ní
成语解释: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例 句: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的兵车始终没有开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风云际会fēng yún jì huì
成语解释: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成语出处:《周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汉·王充《论衡·偶会》:“良辅超拔于际会。”
例 句:盖圣上既奉天运承了大统,天下闺中自应广育英才,以为辅弼,亦如古之八元、八恺,风云际会。(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风云突变fēng yún tū biàn
成语解释: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例 句: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
闲云野鹤xián yún yě hè
成语解释: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成语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例 句:独有妙玉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浮云蔽日fú yún bì rì
成语解释:浮云遮住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成语出处:汉·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例 句: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陈毅《赠同志》诗)
蹈人旧辙dǎo rén jiù zhé
成语解释:辙:车迹,指道路。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
成语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以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浮云富贵fú yún fù guì
成语解释:浮云:飘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例 句: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为无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着一个铁君,真是浮云富贵。(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例 句: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彩云易散cǎi yún yì sàn
成语解释: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干云蔽日gān yún bì rì
成语解释: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成语出处:《后汉书·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云合景从yún hé jǐng cóng
成语解释: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高唱入云gāo chàng rù yún
成语解释: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一:“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例 句:拔起千仞,高唱入云,瑕隙尚不易见。(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
云龙风虎yún lóng fēng hǔ
成语解释: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成语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堕云雾中duò yún wù zhōng
成语解释: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云起龙骧yún qǐ lóng xiāng
成语解释: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下》:“云起龙骧,化为侯王。”
飞云掣电fēi yún chè diàn
成语解释: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不说追兵随后飞云掣电而来。”
黄旗紫盖huáng qí zǐ gài
成语解释: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云雨巫山yún yǔ wū shān
成语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例 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李白《清平调》)
云中白鹤yún zhōng bái hè
成语解释: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例 句: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明·李贽《初潭集·兄弟上》)
裂石穿云liè shí chuān yún
成语解释: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成语出处:宋·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凌云之志líng yún zhī zhì
成语解释: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镂月裁云lòu yuè cái yún
成语解释: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极精巧。
成语出处:唐·李义府《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密云不雨mì yún bù yǔ
成语解释: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成语出处:《易·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例 句: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二程全书·伊川易传一》)
弄月嘲风nòng yuè cháo fēng
成语解释: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例 句: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下这场愁山闷海。(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
判若天渊pàn ruò tiān yuān
成语解释: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楚梦云雨chǔ mèng yún yǔ
成语解释: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例 句:院院宫妆金翠镜,朝朝楚梦云雨床。(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
平步青云píng bù qīng yún
成语解释:平:平稳;步:行走;青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例 句:本图平步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
破壁飞去pò bì fēi qù
成语解释: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青云直上qīng yún zhí shàng
成语解释: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例 句:洪承畴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出身,登第时年岁很轻,从此步步青云直上,一帆风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
人云亦云rén yún yì yún
成语解释: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成语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例 句: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如坐云雾rú zuò yún wù
成语解释: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风云变态fēng yún biàn tài
成语解释: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耸入云霄sǒng rù yún xiāo
成语解释: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腾云驾雾téng yún jià wù
成语解释: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
例 句: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彤云密布tóng yún mì bù
成语解释: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例 句:彤云密布,冷雾缤纷。(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九回)
巫山云雨wū shān yún yǔ
成语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雾鬓云鬟wù bìn yún huán
成语解释: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例 句:你看他雾鬓云鬟,冰肌玉骨,花开媚脸,星转双眸。(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
风云之志fēng yún zhī zhì
成语解释: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成语出处: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响彻云霄xiǎng chè yún xiāo
成语解释: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例 句: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xiǎng è xíng yún
成语解释: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例 句: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例 句: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浮云朝露fú yún zhāo lù
成语解释: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成语出处:《周书·萧大圜传》:“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第景,实不愿之。”
烟云过眼yān yún guò yǎn
成语解释: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成语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例 句:余于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野鹤闲云yě hè xián yún
成语解释: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成语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一飞冲天yī fēi chōng tiān
成语解释: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鳞半甲yī lín bàn jiǎ
成语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成语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例 句: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蒐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清·叶廷琯《鸥波渔话·莪洲公诗》)
干霄凌云gān xiāo líng yún
成语解释: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远大,能够迅速成才。
成语出处:宋·黄榦《勉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将见子干霄凌云,而为栋梁之用。”
咏月嘲风yǒng yuè cháo fēng
成语解释: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游响停云yóu xiǎng tíng yún
成语解释: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云程发轫yún chéng fā rèn
成语解释: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高步云衢gāo bù yún qú
成语解释: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论》:“郤诜工韫价州里,褎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
云鬟雾鬓yún huán wù bìn
成语解释: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云谲波诡yún jué bō guǐ
成语解释: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成语出处: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云开见日yún kāi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高耸入云gāo sǒng rù yún
成语解释: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例 句: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刘伯承《回忆长征》)
云龙井蛙yún lóng jǐng wā
成语解释: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云泥殊路yún ní shū lù
成语解释: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
成语出处: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云泥之别yún ní zhī bié
成语解释: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过眼烟云guò yǎn yān yún
成语解释: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例 句: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
云屯雾集yún tún wù jí
成语解释:象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云雾迷蒙yún wù mí méng
成语解释: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例 句:战士们行进在云雾迷蒙的山间小路上。
云消雾散yún xiāo wù sàn
成语解释: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成语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云兴霞蔚yún xīng xiá wèi
成语解释: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云烟过眼yún yān guò yǎn
成语解释: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风虎云龙fēng hǔ yún lóng
成语解释: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成语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例 句:古来真主百灵扶,风虎云龙自不孤。(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
云蒸霞蔚yún zhēng xiá wèi
成语解释: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例 句:抬头望处,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刘白羽《长江三日》)
开云见日kāi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贼去关门zéi qù guān mén
成语解释: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僧问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例 句:这里贼去关门,众人更加小心,不敢睡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朝云暮雨zhāo yún mù yǔ
成语解释: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例 句: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嫩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壮志凌云zhuàng zhì líng yún
成语解释: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下》:“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例 句: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子曰诗云zǐ yuè shī yún
成语解释: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成语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飙举电至biāo jǔ diàn zhì
成语解释:飙:疾风、暴风。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高中易错成语解释及例句】形容云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云的成语102个
https://m.stokuaidi.com/gerenwendang/8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