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设计(合集四篇)

2024-02-23   来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合集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论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

【篇2】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3、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4、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一节

一、导入: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明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世界,《论语》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国,一省,甚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可见《论语》是不可不读了。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三、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人们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原文:

五、疏通课文

1、学生质疑、释疑,教师把关。

2、教师检查重要词句的掌握。

第二节

一、导入: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那么,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

二、品读感悟课文:

第一则:

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不应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第二则:

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讲孔子勤奋读书的。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第三则:

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第四则:

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

孔子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博学如孔子他们正是因为乐读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感悟:“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爱书,书也会爱你。”

第六则:

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载万物。”

第七则:

孔子的“安贫乐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感悟: “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第八则:

孔子的坦荡胸怀。他认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天知命,坦荡自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

第十则:

孔子的清心寡欲。沉迷美色、争强好斗、贪得无厌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诱惑,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无法挣脱,愈陷愈深而无法自拔。

感悟:欲望是个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请停住你的脚步!

【篇3】论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2)、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理解《论语十则》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内容

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本课的`字词障碍。

3、熟读文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活动形式:请一生讲台为大家介绍。

2、初读——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指名学生朗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

活动形式:男女生擂台赛。

全班齐读

3、翻译

①提问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解决。

②翻译。活动形式:擂台赛:由男生讲解第一则大意,男生听完补充,女生听完质疑。

4、整理文言知识:通假字;虚词“而”的用法;成语。

第二课时

一、自学内容

1、熟读并背诵后五则,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哪些内容是探求知态度的,哪些内容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内容是谈修身做人的。

二、教学内容

1、你认为哪些语句是谈求知态度的,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修身做人的?

归纳明确。引导学生明确每则的道理。

2、谈感受。

哪则对你启发最大?请说说你的感受。

3、明确整理的文言知识。

背诵并默写《论语十则》。

教学反思:

学生对擂台赛的兴趣比较大,在男女生分别朗读比赛和翻译比赛时,学生听的特别认真专心,全班学生都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在谈启发时,仍然停留在翻译层面,谈不出更深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仍是很窄,语言表达较弱。计划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读读《于丹论语心得》。

【篇4】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背诵。

3、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实词意义。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引入《论语》(语录体散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和介绍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图片。)

二、正字音,朗读

论语说愠罔殆诲人不倦女识哉

三、理解文意(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每一则语录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读背诵。然后进行集中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第一则:掌握“时”(按时)“说”(通“悦”,愉快)“乐”(快乐)“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讲学习方法与态度和个人修养,不断学习,方能牢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第二则:掌握“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领悟)新”和“可以”(可以凭)的含义。

讲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第三则:掌握“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疲倦而无所得)的意义;

——讲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方有所得

第四则:掌握“诲”(教导)“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这)的意思。

——讲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掌握“谓”(称)“耻”(以为耻)“是以”(因此)

——讲学习态度,要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四、讨论: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讨论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示?

五、作业: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背诵

二、分析

第六则:掌握“识”(记)“厌”(满足)“倦”(疲倦)

——讲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默记成育,积累知识,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第七则:掌握“三”(虚数,几个)“从”(顺从,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讲学习方法: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第八则:掌握“知”(懂得)“好”(喜欢,爱好)“乐”(以之为乐)

——讲学习态度: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第九则:掌握“川”(河流)“斯”(这)

——讲学习态度: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惜时间,勤学不辍。

第十则:掌握“尝”(曾经)“寝”(睡觉)“以”(用来)“益”(好处)

——讲学习方法:要学思结合,亲身实践胜于空想,意同第三则

三、小结:“而”的用法

——1、顺接(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2转接

四、总结:有哪些是讲学习方法,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不如学也.

五、讨论:哪则《论语》令你的受益最大?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六小结本课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七、练习

1见课后练习一、三,使用课件。

2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给出的短语中的三个以上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F、敏而好学G、不耻下问H、默而识之I、学而不厌J、诲人不倦

K、三人行,必有我师焉L、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背诵

九、总结古文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十、板书

论语

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勤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老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论语教学设计(合集四篇)

https://m.stokuaidi.com/jiaoxueziyuan/342035.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可爱的小动物》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教学设计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合集四篇)

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合集四篇)

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四篇】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锦集三篇

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五篇

教学设计

部队体能训练教学设计集合4篇

教学设计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设计精选四篇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锦集3篇)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