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五篇

2022-06-22   来源:德育论文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也呈现出新的授课需求,特别是对于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小学教育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可以助力小学德育教育提档升级。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对于学生德育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小学德育教师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创新路线,满足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發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德德育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德育效能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索培养提升教师德育效能感的有效创新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培养提升教师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来,提升学生的德育参与程度,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与互动交流能力,实现科学教育目标。

1教师德育效能感的基本概念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德育效能感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效能感属于心理学和管理学范畴的概念,是一种自我认知能力,是对自身完成一定工作的基本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效能感是对自身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能力。在实践中,教师效能感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教师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在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德育需求。

2教师德育效能感对小学德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在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过程中,既要结合生活实践,同时也要结合德育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德育教学方法与路径。教师具有较强的德育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对于德育知识节点有更加清晰的掌握,进而提升对整个德育教学流程的高效把握。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引入高效、科学、学生感兴趣的现代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德育效能感的支撑,是小学德育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师德育效能感作为一种科学的德育教育思路,有着极强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加深生活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3当前小学生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难题

3.1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倾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学生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给现代德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学生通过网络等载体获取大量信息,思想不断丰富,更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学生对传统德育模式缺乏热情,很难融入到知识体系中来。

3.2德育教育与生活脱节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德育教育与生活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很难用德育教育知识直接指引生活,总体教育效果不够好。比如说,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不足,对于很多道德理念与理论无法深入理解,教师只有将德育理念将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融入感恩、礼貌等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要素,才能提升德育学习效果,这也是现代小学生品德养成的薄弱环节。

3.3师生沟通不足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培养教师的德育效能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传导。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师生沟通,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自己讲授课程知识上,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深入,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想法,学生也很难领会教师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信息交流不畅。作为教师,要构建生动、活跃课堂,让学生融入到德育知识体系中来。

4在小学德育中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的策略

4.1适应社会发展,创新德育策略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德育效能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教学策略。近年来,社会形势快速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德育教学格局也随之变化,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时代特性,同时也更有体系性,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构建灵活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综合效能。在社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学生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学生有着不同需求,对于德育教学内容有更多样化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是现代小学德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热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引领现代小学德育向前发展。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之星”、“感恩有我”等和生活实践内容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德育教育之后,回家对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做一件事,体现自己的感恩之心,同时将感恩实践过程进行记录,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实现共同成长。

4.2充分利用微课,充分提升德育教育效能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自从出现以来,受到现代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与运用,微课是微视频课程的简称,通过现代视频、音频软件的整合,将相同类型的知识浓缩到五分钟左右的视频内,可以在提升德育知识的直观化程度,提升德育教育效能,特别是对于很多抽象知识,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在现在教育实践中,微课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知识的有效浓缩,同时也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将枯燥的德育知识转为动(下转第62页)(上接第60页)态的视频,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此外,微课还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德育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在其他场所学习知识,实现品德的塑造与养成。

4.3充分利用主题活动,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在现代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下,学生思想日趋多元,而小学德育教师由于时间有限,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很难真正的深入了解学生,对整个课程也没有准确把握,德育效能感不高。因此,可以利用主题活动,通过课程化设置,提升主题活动的系统性和制度性,利用主题活动这个载体,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夯实基础。作为小学教师,通过实现主题活动的课程化设置,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诉求,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实现教师德育效能感与学生品德形成的统一。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推动,利用现代网络建立网络平台,不断上传完善教育资源,提升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比如说,可以设置传统文化主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典籍,都蕴含着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学生一般也都有所学习,对于其中的感恩内容包括“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等,都是开展感恩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践载体,通过传统文化传承,让学生结合现代生活,对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车主鞠躬,在面对小区保安、保洁人员的时候,给予一个微笑与拥抱,表达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

4.4对班级文化建设给予充分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要想有效塑造小学班级灵魂,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摆在首位,这也是教师效能感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意志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小学老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和转变教育思路,探寻各种行之有效的建设方式,迈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提升自身德育效能感,进而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现代教育体系,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体系中,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践行并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推动德育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以真正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为目标开展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苏靖鸥.教师德育效能感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J].赤子,2017(17):103.

[2]尹纪丽.网络平台提升小学德育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6):102-103.

[3]梁晓梅.浅析小学生良好品德培养[J].神州,2018(19):121.

[4]李艳秋.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J].赤子,2018(19):257.

【篇二】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摘要: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明确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具体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在实践实习中进行规范引导的方法培养师范生的德育能力;通过用人单位强化、落实德育管理、教师自觉提高德育水平的方式提升在职教师的德育能力。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29-002

教育现代化是指整个国家教育的高水平发展状态,具体包括教育观念、师资队伍等的现代化,涉及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管理等的全方位转变。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探究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利于切实提升教师个人思想政治文化素养,使之顺利开展与推进相关教学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稳步提升乡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德育能力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以及德育能力的培养。当前,德育教育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能力是教师胜任德育工作、达成德育目标需具备的素质。在教育一线,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示范;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卓有成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

通过总结乡村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研究经验,结合一直以来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我们发现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能力主要包括:自身道德修养、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德育认知能力、德育技能和德育实践能力。具体而言,指的是自身优良品质,自律意识,挖掘、运用德育素材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并进行德育评价反思的能力。

二、当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了解宜春地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有利于揭示问题的原因,明确改善的方向。为此,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谈话等灵活形式,在校内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情况;在宜春地区的乡村小学中了解语文教师的德育工作情况。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但大多数教师对德育的界定不清晰、认识不充分

学校和用人单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学校充分意识到在新时代师范生德育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强调对师范生德行及育德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课程教学、文化活动、实践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现阶段师范生及小学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德育工作的目标、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但大多数师范生和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界定不清晰、对德育理论的认识不充分。他们普遍将德育工作集中在思想品德课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认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只要实现了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德育任务。

2.师范生德育水平普遍不高

在师德和育德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德育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不高。他们对教育工作有较大的热情和憧憬,但在工作中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与老教师差距明显等原因倍感压力,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着眼于班级管理,对德育的认识和理解集中在师德修养的提升上,侧重于为学生提供示范和榜样,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认识失误、经验不足,处理突发、偶发问题的能力不强,师范生容易忽略德育教育,德育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整体成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科德育效果十分薄弱。

3.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有待加强

当前,宜春地區的乡村小学教师需求量大,以全科型教师为主。一般而言,一名教师须承担数学或语文一门主课,以及音乐、品德等其他一至两门课程,或者担任班主任。有的教师甚至需要承担某一年级的大部分课程和任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较为零散、琐碎,成效并不显著。在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强调德育教育;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往往也包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但大多数教师对德育理论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同教师对德育素材的选取、提炼能力差距较大,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德育效果的有效考核、评价。此外,在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中,家庭教育引导普遍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并未覆盖。乡村小学教师应不断加强德育意识,科学定位自身育德角色;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德育实践能力;引导家长注重家教、家风,积极营造良好向上的社会氛围,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协同育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三、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途径

针对当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实加强他们的德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育德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两个方面探讨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途径。

1.师范生德育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师范生对德育理论的认识流于形式,德育意识有待加强,德育水平急需提高。对此,我们可以调整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师德与人格修养的培育,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德育内容的比重,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实践活动和见习、实习过程中,建立体现德育绩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师范生对德育工作的观察、体验和反思。

(1)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德育内容的比重,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明确师范生各阶段德育目标及实施举措,强调德育基本理论和德育技能的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师范生熟读经典,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在小学教育专业所有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使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价值引领。此外,宜春地区文化积淀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料,能够增强师范生家国情怀。以上措施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技能。

(2)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我校在小学教育专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团日活动、文艺汇演、基本功比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严格见习、实习考核管理制度,学生分组在市区小学各年级流动跟班学习之后,会到本地区各小学进行实习。师范生育德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德育实践中缺乏价值引领、规范引导。因此,培养师范生德育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德育,定制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融入德育元素,把德育能力作为考评标准之一,制订德育能力培养活动的操作指引。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调德育工作,制定德育绩效量化考评标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素养。

2.在职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德育能力的高低对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现阶段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意识有待提高,德育能力有待加强。培养在职教师的德育能力应从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两方面入手:学校应重视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积极开展德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关系。教师应自觉提升道德素养,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不断提升德育实践能力。

(1)学校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管理。一方面,定期开展在职教师德育培训,举办德育技能比拼活动、德育工作总结、分享会;加强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制订合理的教师德育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各科教师德育工作考核标准,对不同阶段教师采取不同激励措施,提高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会议、定期聘请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做专题报告演练等形式,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制度,多渠道增强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统筹结合。

(2)教师转变德育理念,自觉提高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技能

学生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任务,而应贯穿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覆盖所有课程。德育教育不应是说教,而应采取活动、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熏陶和引导。为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育人意识,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关注相关法规政策、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德育培训,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思考、落实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自觉提高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实践能力。

总之,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师范生,还是在职教师的德育水平都急需提高,使教师增强德育意识,获得系统德育知识,进行德育技能的实践训练,对提升乡村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三】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本是教育的本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灵魂,是人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本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可是现时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教师、家长仍然深陷于实用主义教育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仍然困扰于应试教育的藩蓠中而难以超脱,使教育这一原本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光明自性的轻松愉悦的生命成长过程,变成了无可奈何的疲惫不堪的应试教育的奴役过程,这一教育本质的变异使神圣的“育人为本”的教育低贱为“谋生”、“竞争”的手段,这种“结茧自缚”成了难以解脱的顽疾,这正是当今教育的悲哀!

教育不但是为人立世之本,更是立国强国之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键!党的十八大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尊师重教,望子成才”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美德,教育支出至今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伴随着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首要的需求,人们迫切地期盼早日超越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在科学的扬弃中创造出中华民族教育新的辉煌。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通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的榜样,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出贡献。

【篇四】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业的解读。也就是说,老师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主张学习的可贵品质。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什么是耐心呢?耐心就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想法,耐心的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每位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难免会有曲折不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对他们耐心一点,再关心一点,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慢慢的陪伴他们成长。也许其中会有错误,也会有失败,但是只要改正,就会慢慢地回归正途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业的解读。也就是说,老师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主张学习的可贵品质。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什么是耐心呢?耐心就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想法,耐心的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每位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难免会有曲折不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对他们耐心一点,再关心一点,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慢慢的陪伴他们成长。也许其中会有错误,也会有失败,但是只要改正,就会慢慢地回归正途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业的解读。也就是说,老师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主张学习的可贵品质。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什么是耐心呢?耐心就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想法,耐心的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每位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难免会有曲折不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对他们耐心一点,再关心一点,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慢慢的陪伴他们成长。也许其中会有错误,也会有失败,但是只要改正,就会慢慢地回归正途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篇五】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摘要:学校教育过程中,除教学生基本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教育部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其中德育处在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笔者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自我教育;主题活动;树立榜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3-017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69

一、引导学生有效的自我教育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学生印象里好像天然的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学生对教师的讲话内容总是会用“对立”的心态去思考和理解。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我们应该把教师有形的、生硬的说话形式转化为学生背后的推手,转变为学生思考问题的内驱力,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具体操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培养班干部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之影响到全班同学。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管理者。学生干部所带有的管理职能使得其最容易成为全班同学的思维引导者。因此做好班干部的德育工作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班干部的选用一定要选择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学生,不一定要局限于学习好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在班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其次,要加强班干部的思想引导,每周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内发生的重点问题与班干部分析、讨论并把正确的观念传输给班干部,并逐步使其影响到全班同学。总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我们对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2.抓好后进生的德育教育。如果说班干部是班级里的“领头人”,那么后进生就是班级里的“小尾巴”。抓好“领头人”的同时,我们还要抓好“小尾巴”的德育教育。一方面,后进生德育教育不一定能够受到班干部的影响,另一方面后进生思想意识的好坏也会较大程度地影响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对于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应以引导为主,批评为辅。首先,班主任应倾听后进生的想法,并从中发现较为严重的思想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其次,对于较为明显的错误行为应以批评为主,对于后进生的批评教育应注重对于班级的影响使得在批评后进生的同时,使其他同学形成自我教育。

二、开展主题活动,实现活动育人

德育工作的开展环境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德育教育中,主题活动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班主任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状态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程度,选择适合学生的主题开展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校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校外活动主要有参观、宣传、帮助等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我校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上街头为清洁工人、交通警察等服务人员送上一杯热茶,说上一句“您辛苦了”。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真实感受到社会各个工作岗位的不容易,从而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理解和爱。这种教育效果是学校内任何形式都无法达到的。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大型庆典、义务劳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和条件。学校德育要打破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善于捕捉信息,通过走入校外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与见识,不失时机地进行理想、品德教育。

2.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我们整个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主题班会的设计与运用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中学阶段,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班会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划与设计。对于高一阶段,可以从文明礼仪、理想、勤奋、和谐、积极向上、创造力、感恩等方面来设计主题班会内容;对于高二阶段可以从责任教育、誠信教育、人生观教育、感恩与爱心教育等方面来设计主题班会内容;对于高三阶段,可以从行动力教育、理性教育、拼搏精神教育、人生教育、大学生活教育等方面来设计主题班会内容。只有成系统的主题班会教育才能让我们整个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加有效,更加完整。

三、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当代青少年学生是敢想敢说敢做的一代,他们知识面宽广,社会信息量大,对变幻莫测的客观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面对社会种种现象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甚至良莠不分。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高、身正”。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就是能够让学生想要成为那样的人。德育工作的开展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以一个“身正”的姿态站立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思想与社会中那些杂七乱八的思想有所不同有所“吸引”。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真正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每一位教师都应时刻以一名“师者”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

参考文献:

[1]杨贵娟.改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J].世纪桥,2012(9).

[2]孙前胜,曲宗霞.试谈德育工作中的批评之法[J].辽宁教育,2017(12).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五篇

https://m.stokuaidi.com/mianfeilunwen/209505.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大学生德育论文集合7篇

德育论文

关于大学生德育论文【十三篇】

德育论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5000字.doc【三篇】

德育论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5000字【三篇】

德育论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1000字范文(精选3篇)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1000字范文(通用4篇)

德育论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通用4篇)

德育论文

大学德育论文【五篇】

德育论文

大学德育论文1000字精选五篇

德育论文

大学德育论文(合集4篇)

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