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党史重温初心范文六篇

2022-04-14   来源:其他范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政党史,是一部特殊的历史。它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历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回顾党史重温初心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华侨大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三天的学习中,华侨大学党委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成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和《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并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4个专题进行集中学习讨论,联系工作实际谈认识、谈体会、谈感受、谈收获,全面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光辉历程中汲取养分,在思想交锋中引发共鸣,于学思践悟中坚守初心。校领导徐西鹏、吴剑平、刘塨、曾路、彭霈、毕明强、王秀勇、王丽霞和校长助理张云波等9人分别作了重点发言。

  专题学习研讨现场

  校党委书记徐西鹏分享了自己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的体会。他表示,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我们要着重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增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长吴剑平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从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牢记初心使命、科学理论引领等方面作重点发言。他指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就是一部坚定信念、独立自主、艰苦卓绝的革命史奋斗史,为学校今后把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侨服务初心使命,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等给予深刻思想启迪和实践指导。

  副校长刘塨例举瞿秋白、杨成武、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者事迹说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也正是有这种初心和使命的信仰,才使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副校长曾路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副校长彭霈结合指定书目内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改革开放40年的启示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1949年到1956年是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为了实现过渡,进行了三大改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毕明强结合学习,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外交政策等方面梳理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的伟大斗争。

  副校长王秀勇从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贡献、历史经验、现实启示三个方面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表示,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振信心跟斗志,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作为亲身见证、经历、参与改革开放的一代人,副校长王丽霞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党史学习体会。

  校长助理张云波围绕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条主线,逐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4个阶段在解放生产力方面的显著成效,梳理了其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他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色。

  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领悟了我们党在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那就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场教学:在瞻仰追忆中继承先辈遗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

  华侨大学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用足用好用活长汀红色资源,在松毛岭战役遗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瞿秋白烈士纪念园、杨成武将军纪念馆等进行了现场教学,引导学员在参观学习中进一步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在八闽大地的浴血奋战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深刻体悟党的初心使命,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在这场战争中,上万名无名红军战士和地方赤卫队烈士身死松毛岭,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忠诚于党、能打敢拼的英雄主义赞歌。

  在松毛岭无名烈士墓前,学习班一行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静静聆听讲解员缓慢凝重的讲解,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校党委书记徐西鹏和校长吴剑平还代表学员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注视着烈士墓头上垒砌的形态各异的鹅卵石,校党委委员江开勇动情地说:“那一块块鹅卵石,好像长眠地下的英雄正注视着我,向我说:我们死而无憾,因为我们的献身,才有了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今天的你们也应当不惧艰难、无私无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为国家、为人民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党委学工部部长陈捷则对中复村的“生命等高线”感触良多。他说,一条普通的等高线,见证了一幕幕悲壮的离合悲欢。“是什么原因让2000多名老百姓无惧安危,跨过这条不起眼的等高线,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我想,是对新生活的期待,是对共产党的信任。正是这朴素的信念,才筑起‘血脉相连’的红军防线,才筑起了新中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的富强中国。”

  在长汀,读书班成员还在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了解闽西红军活动,参观“长汀县红色区域的创建”“中央苏区的中心城市”“坚持斗争,红旗不倒”三个部分展览。

  在瞿秋白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何纯正说:“这次读书班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活了起来,让我们的党性教育强了起来。我们在阅读指定教材的同时,在‘红土地’现场重温中国共产党艰苦抗争、建设家园的历史,感悟‘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奉献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启迪智慧: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鉴往事,知来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在长汀,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成员既学党史、悟思想,交流学习体会,更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对学校在“十四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高质量内涵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历史回望中汲取奋进力量,立足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徐西鹏强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理论引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难点堵点痛点,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聚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坚决维护安全稳定,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从而在新征程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吴剑平表示,学校党员干部要主动弘扬革命精神,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把学习党史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华侨大学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继承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结合起来,用党的历史照亮学校前进征程,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坚持“顶天、立地、树人”,以敢于牺牲奉献的决心和勇气战胜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曾路认为,学校在服务统战工作时,要明确定位与特色,抓住区域和学科建设优势,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一带一路”的“五通”,把握重点和难点,提高问题靶向意识,主动融入大国外交。

  彭霈则结合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学校发展意见。“推进教师评价、学术评价等改革,关键是思想要解放,结合学校特色和实际,要有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他说。

  毕明强表示,回顾总结并历史地看待党的奋斗历程,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继续在办实事上下功夫,坚持把党史学习、理论学习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办实事、开新局。”王秀勇说。

  王丽霞认为,作为党员,我们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就要用革命先辈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用不变的信念和求真务实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校党委办公室主任陈明森则表示,我们学习党史,就要用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滋养初心、汲取力量、勇担使命,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推进“侨校+名校”战略而不懈努力。

  “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学习。”校党委委员王士斌更是感慨。他认为,这次学习让自己更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更清楚了党史学习教育要务求实效。“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学院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更好地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等,为学校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进一步找准守初心、担使命的精神坐标,切实在学习中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他说。

  “我们要持续强化政治引领,要扎实做好部署安排,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提升服务能力和育人水平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的各项难题,办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实事,构建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的‘共同体’。”徐西鹏称。

第2篇: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今年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问世80周年。这篇文章与后来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一起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之际,重温这些经典篇章不仅有利于我们认知党的思想理论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可以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医生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中毒,不幸殉职。12月1日,延安举行追悼白求恩大夫大会,吴玉章、王稼祥、陈云等参加追悼会。毛泽东献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写下了《学习白求恩》一文,并刊载于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新中国成立后,在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更名为《纪念白求恩》。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深情地回顾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光辉事迹,高度评价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强调“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文中引用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称赞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同时,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只要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要虚心听取批评意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在中共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以及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愚公移山》是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致的闭幕词,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他借用《列子》的典故,通过讲述古代神话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发扬愚公精神,坚定贯彻执行中共七大所确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只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奋斗不止,就一定会取得胜利。愚公移山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也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精神力量。

  由于这些文章思想主题鲜明,文字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而且有人物,有故事,讲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堪称中共党史上的经典之作。于是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广为流传,不仅成为全国人民进行政治学习的必读文章,而且还是各级各类学校教材的重要篇目,对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简要表述的需要,人们约定俗成地将其合称为“老三篇”。

  如今,尽管国内外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经典篇章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资政育人作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学习这些光辉篇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人要有使命担当、敢于承担历史责任,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这既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纪念白求恩》一文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为人民服务》一文强调,“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愚公移山》赋予这个寓言故事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争取最广泛的群众,一代一代地艰苦奋斗。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自觉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无数英雄烈士,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思德、白求恩和愚公等古今英雄形象,仍然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是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张思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他却是革命队伍里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模范,牺牲时年仅29岁;白求恩不怕牺牲,在战火中救死扶伤,体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愚公虽然是一个神话人物,但他为了既定目标敢于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值得钦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模范们“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与宝贵精神,是我们党的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并高度契合,都是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我修养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应该自觉传承弘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时刻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和道德定力。初心和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程和全部斗争中,重温经典篇章,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要求我们不仅要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低级趣味的和有益于人民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全力去争取胜利。

第3篇: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党的百年成长史是一部满载峥嵘岁月的奋斗史,蕴含着党的智慧、责任和担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永葆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有所思,坚守初心使命。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一门“必修课”,在精读细读、反复学习的基础上,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党史学习走心入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思有所悟,汲取智慧力量。党的百年历史既壮阔辉煌又历经苦难,既积累了经验又取得了教训。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深入学习、研究、领悟党史,从百年党史中获得历史启迪、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趋势,接受党性的锤炼和精神的洗礼,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党史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

  悟有所得,赓续担当精神。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机遇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中赓续“不怕苦、不服输”的担当精神,拿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胆气,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得有所用,为民砥砺前行。回望党的奋斗历史,党与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扬“老黄牛”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拼搏进取、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检验学习成效,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第4篇: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

  通过学党史、学新中国史,我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如今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铭记党史,要有新担当和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纲领为方向,紧紧围绕公司中心目标,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履职尽责,将所学与智慧融合在本职工作中,谱写出为祖国、为企业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的优美音符。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让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何曾相忘革命战争年代的鲜红印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方志敏,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胸膛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无数英雄儿女……我们怎能不崇仰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怎能不感慨他们无畏的牺牲精神?又怎能不讴歌他们高尚的民族气节呢?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何曾相忘建设改革年代的伟大足迹。面对新中国的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千万个王进喜以“铁人”一般的担当,打下了新中国较好的工业基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粮仓满、天下安”为己任,实现了中国粮食生产自给自足;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戈壁,铸就了共和国“两弹一星”的核盾牌。我们景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称颂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学习孔繁森“把自己当泥土,让众人踩成路”……波澜壮阔欣回首,敢为人先又续征。

  新时代最是激动人心,新征程并非一帆风顺;惟艰难方显勇毅,惟磨砺始得玉成。在党旗飘扬的抗击疫情战场,有敢医敢言、勇于担当的钟南山,有“宁负自己,不负使命”的张定宇,有许许多多的“90后”“00后”,他们以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诠释了“每个人都了不起”的生动内涵。在红旗招展的脱贫攻坚一线,“扶贫之花”黄文秀乐做百姓贴心人,“吃亏”书记李连成甘为群众领头人,扶贫“硬汉”隋耀达勇当致富开路人,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共产党员、人民公仆,是旗就得举着,是灯就得亮着。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让我们时刻铭记“来时路”的艰难困苦,时刻砥砺“开局就是决战”的英勇斗志,共同担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光荣使命。

第5篇: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特别是党史和国史,把历史和历史研究置于有关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担历史重任。本刊将邀请党史、国史专家撰写相关文章,与广大读者一道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回顾新中国7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共同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历史征程的高度概括。这一初心和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程和全部斗争中,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伊始的初心和使命就包含并孕育着日后我们党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的基因,集中表现在“责任”“信念”“奋斗”“为民”等方面。

  1.责任之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一共有58名党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中的很多人,本来素昧平生,但却走到一起,揭开了伟大历史进程的序幕。总的来看,这58个人基本都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有的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会员,很多是五四运动前后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还有在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左翼青年学生。他们大多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大部分人的职业是教师、记者或学生。这些人有很多共同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家境都不算太差。因此,他们投身革命、参与建党,并不是迫于个人生计,不是因为个人或家庭吃不饱饭、穿不上衣、被逼无奈而走上这条道路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走到这个历史起点?

  近代以来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许多多具有民族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的仁人志士都在思考中国的命运问题。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这一批党员,就肩负着这样的民族责任感、历史责任感,以不同的方式寻求解救中国的道路,因而沿着不同的轨迹走到了同一条道路上来。

  比如毛泽东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历史环境下成长的。青年毛泽东曾在辞别父母时留下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充分反映了他从小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抱负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救国心迹。

  周恩来,早在13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1915年,针对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之事,他写下《或多难以固邦国论》,疾呼“事急矣,时逼矣,非常之事,多难之秋,至斯亦云极矣”,“茫茫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他还通过参与演出话剧,希望唤醒民众,“欲重整河山,复兴祖国”。1917年,周恩来去日本留学,临别给同学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李大钊是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其信念与担当的最好诠释。1927年,他在监狱中写下《狱中自述》,总结自己一生时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初心,就包含着责任之心。他们继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深觉个人之小我应为民族之大我承担责任,在历史的呼唤面前,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安逸生活,而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尽一份力量。这种救国救民的责任感,驱动着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去选择、去寻求解救中国的道路。

  2.信念之心

  在近代中国,选择不同道路的人很多,确立的信念也多种多样。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们,经过多方比较、深入思考,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共产主义,而这正是他们最早选择和确立的信念。

  早在1898年,中国的一些书籍就开始零零散散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介绍社会主义学说。随后,中国出现了多种译自日文的介绍社会主义思潮的论著。辛亥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进一步在中国传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随即兴起了一股介绍俄国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问题的热潮。

  《晨报》副刊1919年2月改组后,连续6个月刊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著作。此后又专门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几乎每天都刊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翻译文章。

  李大钊从1918年7月至1919年10月,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全面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规律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及人民群众的作用等。

  李达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留学日本,放弃理科,专攻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期间,虽人在日本,但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多篇文章,为国内的爱国运动叫好,并介绍社会主义。同时,他呕心沥血,翻译多部著作,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回国后,他与陈独秀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随后又直接负责筹备召开一大,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1920年年初,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公开号召仿效俄国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1920年,在全国多个地方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反映在党最早的文件中。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决议和宣言。党的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这些内容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一大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旗帜。

  当然,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我们党后来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确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一个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由此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根据共产国际二大精神和中国国情,1922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以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为主要内容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实际上区分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是党的纲领的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中国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奋斗之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来,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无论顺利还是曲折,我们党始终在奋斗中克服艰难曲折,靠奋斗创造未来;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也在不懈奋斗中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

  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英文稿的标题直译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奋斗)目标的第一个决议》。

  党的二大提出了一系列奋斗口号和要求。《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第三部分的标题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及其目前的奋斗”。《宣言》提出了“现今的奋斗”和“第二步奋斗”的目标,提出“我们一定要为解放我们自己共同来奋斗”,“工人贫农必定要环绕中国共产党旗帜之下再和小资产阶级联合着来奋斗呀!”党的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

  从建党开始,我们党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阶段,通过英勇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在奋斗中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

  奋斗不易,甚至还需要作出很多牺牲。

  陈潭秋,湖北黄冈人,参与建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担任过江西、福建等省的省委书记。1935年去苏联,1939年回国,途经新疆,留在新疆工作。1942年,他与毛泽民等一起被盛世才逮捕,1943年被残忍地用麻绳勒死。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因不知其已经牺牲,还选他为中央委员。

  何叔衡,湖南宁乡人,是一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时年45岁。他曾任中央苏区临时法庭主席,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1935年在长汀突围时牺牲。

  邓恩铭,贵州人,水族,是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山东参与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曾三次被捕,两次越狱,1931年英勇就义。在给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书中,他写下了一首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需要铭记的英烈还有很多很多,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这些牺牲不会被人民遗忘,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巍巍丰碑。

  4.为民之心

  党的二大通过宣言提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任务,要求“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同时,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要求“改良工人待遇:(甲)废除包工制,(乙)八小时工作制,(丙)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丁)工厂保险,(戊)保护女工和童工,(己)保护失业工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组织工人、农民和其他群众,开展革命运动,提出了争取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种要求。通过创办杂志、出版图书、举办夜校、建立俱乐部等方式,向工农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深入工矿、农村发动群众,先后掀起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大革命时期,党在与国民党合作过程中,通过成立工会、农会等把群众组织起来,广泛参加到“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群众运动中,积极支援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通过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方式,建立局部地区的工农革命政权,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激发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抗日战争时期,党推动建立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给人民群众以实际利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消除封建压迫,动员、组织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大规模的军事斗争。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青年学生和其他各阶层人民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政策。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最终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近100年的历程中,一直坚守初心和使命,不断思考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确立了一系列关切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思想理念:

  “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提出的名言。此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一直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指导着党的行动。

  “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执政为民”。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服务于人民。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要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把为人民谋取利益当作最根本目的。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人为本”。在时代进步的历程中,我们党不断深化认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党章规定,党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最根本的,是要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把国家治理好,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要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起来,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

  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仅一切为了人民,而且要一切依靠人民。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6篇: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认真学习党史,能让我们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

  一是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要从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不断夯实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步调一致、行动统一。

  二是矢志为人民群众谋利造福。要强化坚守初心的自觉,努力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把我们在干的事变成群众支持的事,把我们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急难事、揪心事、烦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强化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担当的本质内涵,把组织的重托、人民的信任看得比泰山还重,以事业为重、以担当为荣,自觉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担起自己该担的那份责,答好时代之问,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更大业绩。

  四是汲取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要从党史中汲取敢闯敢试、拼搏进取的智慧力量,继承我们党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用革命先烈先辈的感人事迹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鼓舞士气、激励自己,不断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浩然正气,把工作干得更好。

回顾党史重温初心范文六篇

https://m.stokuaidi.com/shiyongfanwen/191323.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大学生综合素质突出表现情况范文(精选4篇)

其他范文

个人政治生日感言范文四篇

其他范文

基督徒每日晚祷范文三篇

其他范文

基层税务青年干部培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范文(精选3篇)

其他范文

班级管理育人情况与实效范文三篇

其他范文

领导干部六个带头范文(精选6篇)

其他范文

2023年度组织生活会党员查摆问题清单范文(精选12篇)

其他范文

书香家庭家庭阅读情况范文九篇

其他范文

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主要事迹范文(通用20篇)

其他范文

2023年5分钟微型党课范文(通用4篇)

其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