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汇报材料范文四篇

2024-03-06   来源:汇报材料

汇报,汉语词语,[释义](动)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也指综合材料向群众汇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融合发展汇报材料范文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乡融合发展汇报材料1

  城乡融合发展是将城市和乡村放在平等的地位,全面推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各领域的制度并轨、体制统一,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让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治理资源在城乡之间科学调配,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功能,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城乡关系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正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着眼“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划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在城镇化大格局下加快重塑城乡关系。

  我国正在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

  第一,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城镇化率接近60%,已经成为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城镇化水平还在继续提升,城市居民对优质农产品、乡村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第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落实,会加快公共资源、治理资源向乡村配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大行动的开展使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多元经济价值日益显现。第三,随着城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城镇对资本、土地的需求峰值已经过去,而乡村的稀缺性和投资价值日益显现,对资本、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需求上升,市场驱动的城乡要素流动在加快。第四,随着我国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新增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峰值也已过去,乡—城人口转移增长放缓,城—乡人口流动开始加快,城乡人口互动也在加速。第五,城市要素供求关系开始改善,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可以说,城乡之间正在进入商品、人口、要素双向流动、良性互动、加速融合的新阶段。

  新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同时又有更高的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在理念上,既要重视城市集聚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功能;又要注重农村是生态屏障,为居民提供农产品,传承历史文化等功能。强调城市和乡村具有平等的地位,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该也能够同步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在方法上,要求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在政策要求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向乡村配置;要深化改革,扩大城乡双向开放,实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缩小城乡治理能力差距;要注重发掘乡村的价值,发挥乡村的长处,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

  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传承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坚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主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总的思路是:强化以城带乡,落实优先发展,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促进全面融合。

  强化以城带乡,就是要在城镇化的大格局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完善城市资源对乡村的辐射带动机制,更好地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落实优先发展,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继续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居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推动治理资源向乡镇和村级调配,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就是要坚持城乡改革一体设计、一体实施。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强开放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城市科技、人才、资本下乡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一方面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解决城市人口下乡遇到的新问题,实现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金、技术、信息良性互动,产业合理布局。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

  促进全面融合,就是通过以城带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双向开放,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着眼“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划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若干重大工程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承前启后期,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乡村振兴的关键期,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精神,谋划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若干重大工程,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继续实施农民工市民化工程,强化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在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向城市转移仍然是大趋势,必须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强化以城带乡的作用。近年来,农民工在省内就近就业的比重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要适应这种趋势,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民在地就业和就近市民化。制度层面要进一步推动户籍与公共服务、社会福利脱钩,以权利均等为重点,健全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二是实施强镇带村工程,发挥好集镇和小城镇衔接城乡的重要作用。集镇和小城镇是城乡互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目前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集镇和小城镇大多发展滞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四五”期间,应高度重视集镇和小城镇建设,将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来抓,将大部分集镇和小城镇建设成为乡村经济中心、治理中心和服务中心。首先,要增强集镇和小城镇的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和生活服务业,强化公共服务和乡镇政府治理,扩大常住人口规模和就业机会。其次,在县域内统筹规划县城—集镇(小城镇)—中心村—居民点建设,打造多层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搭建各类要素下乡桥梁,推动产业、人口、设施在城乡间形成梯度布局。第三,加强以集镇和小城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服务圈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市政管网、物流网络并向乡村延伸,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三是实施乡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增强城乡之间的连接性。畅达的交通网络是城乡之间商品、要素互动的基础。我国虽然大规模实施了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但农村道路建设主要是民生导向的,路基路宽标准低,不能适应新时期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农村公路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建设的,没有系统规划,没有形成路网。村到镇、镇到县城大多是单向连接,跨村镇、乡镇的横向交通连接性差,道路通而不畅的问题突出。“十四五”期间,应坚持民生导向和产业导向并重,推动乡村交通网络提档升级。把乡村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作为国家投资的重点,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科学规划乡村道路网络,提高建设标准,打通跨村跨乡跨县的断头路,增加连接线,织密路网。特别是加强中心镇与高铁站等骨干交通节点的联系,真正让城乡之间的人员、商品流动起来。

  四是实施城市公共服务下乡工程,发挥好城市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领域仍然存在较大水平差距。“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下乡,实质性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城市教师、医生、规划师、设计师等专业人才下乡服务,发挥退休教师、医生等人员志愿服务乡村的作用。通过组建联合体、托管、结对子等方式,促进城市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加强乡村学校、医院信息化设施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乡村医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使农村居民在乡村就能接受到城市的优质服务。

  五是实施“三乡”创业创新工程,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能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重点是推动城市科技人员下乡、农村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即三乡)创新创业。一方面,要健全城市科技人员下乡激励机制,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民工、农村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扶持机制,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创业园、创客空间、电商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担保、营销赋能等综合服务。解决好创业人员在城镇落户、上社保、享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新问题,使他们既能在村里创业,又能享受城里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汇报材料2

  核心提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要充分认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以产业链重组再造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从顶层设计着手,搭建起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藩篱,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

  规划一体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导和前提。要坚持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

  完善城乡布局形态。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跨区域、大尺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成为必然。要以城市群为载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率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区。提高中小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围绕承接大中城市功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积极发展定位清晰、功能明确、品质高端的特色小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发挥其多重功能和价值,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强化规划空间管控。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载体和基本空间单元,建立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体系关键在县域。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加强空间用途管制,确保“三区三线”精准落地,全面推动“多规合一”。按照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思路,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总体规划、乡和村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科学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严格框定村庄边界。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村镇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保持村镇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以产业链重组再造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产业协同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保障。要根据城乡产业发展规律和各自比较优势,增强城乡三次产业、同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多重价值,培育多种业态,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夯实质量农业根基。当前,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提高,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守安全底线,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监督管理流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乡村拥有城市不具备的自然禀赋,其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康养等重要作用无法取代,要科学利用乡村独特优势,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空间,在对接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高层次产业协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商贸物流业,面向城市建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更好满足城市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探索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乡村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位消费需求。

  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着眼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化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权益平等化。

  推进城乡社会服务一体化。从地域空间看,城乡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公共服务不平衡,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差距大,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欠账多、标准低,必须下大力予以改善。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职责,划分相关主体管护责任,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建立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从个体角度看,基本公共服务因户籍身份不同而差距明显,农业转移人口未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产生新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必须有效予以破解。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进城人口在就业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同等权益。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奖励支持政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他们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增强城市的亲民性、人文性和包容性,让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

  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

  体制机制创新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所在。要着力消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弊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和均衡合理配置,引导各类要素在乡村汇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促进更多要素流向乡村。相比乡村,城市对各类要素更具吸引力,更多要素流向城市,乡村发展“缺人、缺地、缺钱”。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回流乡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村教师、科技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和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扎实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的城乡土地交易平台和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公平公正交易,让广大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合理价值体现。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力度,创新农村金融模式,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填补农业农村投资洼地。

  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农村市场机制不健全,经济主体活跃度不高,难以有效承接要素回流和项目支持,必须全面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管理资源下沉基层,严格执行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基层营商环境。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推动政策、技术、资金等各类要素向乡村创新创业集聚。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汇报材料3

  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公开发布。这份顶层设计的出台,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时代背景,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既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则是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明确要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补齐短板,实现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打破城乡二元壁垒,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是城乡二元壁垒的突出体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这些体制机制既是提高经济效率、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关键制度,又是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成本的重要制度。《意见》提出了包括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9项改革举措,为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要向改革要动力,努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基础设施差距大、产业发展水平不匹配、居民收入比仍处高位,是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要加快补齐农村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乡村,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农企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基础设施差距大、产业发展水平不匹配、居民收入比仍处高位,是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要加快补齐农村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乡村,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农企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需要按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并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密衔接,分为“三步走”——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要有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通过“三步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意义,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城乡关系发展特征,把握节奏、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意见》落实,从根本上解决广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汇报材料4

  闽侯素有“八闽首邑”之称,是距离省会福州最近的一个县。随着福州新一轮城市扩张,我县9个乡镇纳入福州城市总体规划,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和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全面城市化和乡村振兴迎来重大机遇。

  去年以来,我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加快推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注重顶层设计,针对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区位优势等特点,高标准编制《闽侯县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明确工作思路、考核体系、推进举措等,做到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二是坚持试点先行。选取上街、白沙、小箬等3个乡镇和白沙孔元、井下等40个村作为市级试点,选取150个村作为县级试点,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示范村,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带动乡村整体提升。三是坚持整治先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211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全覆盖,整治“裸房”6975栋235万平方米,新建(提升)美丽乡村示范村34个。四是坚持保障先行。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办公室,每年县财政扶持山区、半山区每个乡镇3000万元,选聘“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47名,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组织、有经费、有人才。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面消除“空壳村”,平均村财年收入达54.8万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答卷。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的思路,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排头兵。

  ——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轴线。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做强特色农业,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发展壮大橄榄、观赏鱼等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大世界橄榄等农业龙头企业,持续打响全国“金鱼之乡”“橄榄之乡”品牌。发展休闲农业,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做好观光农业、乡村特色旅游等文章,加快白沙海丝时尚居艺小镇、雪峰道畋智慧农业等项目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这场攻坚战。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深入实施“一革命五行动”,按照“先整治、后提升”的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好垃圾、污水、厕所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加快旧城旧村改造,重点推动县城旧城改造四期、五期和青口、尚干等旧村改造,提升城市能级品质。保护好绿水青山,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形成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

  ——抓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这个总目标。群众幸福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动态跟踪、即时帮扶,坚决防止返贫现象。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拓展移风易俗成果,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打造民风淳朴、文化兴盛的文明乡村。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突出抓好闽侯职专新校区、南通镇卫生院等项目,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做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深化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加快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抓住土地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充分运用土地确权登记成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经营方式,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朝阳农场等示范点引领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强化“基层党组织”这个引领力。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深入开展“红色领航”工程,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大力推广景观旅游开发、村企合作经营等“六种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聘一批“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发挥乡贤能人作用,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推动乡村振兴,既是重大历史机遇,也是重大时代命题。我们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目标、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闽侯乡村振兴新篇章。

城乡融合发展汇报材料范文四篇

https://m.stokuaidi.com/shiyongfanwen/342740.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汇报材料精选4篇

汇报材料

围绕“三个聚焦”个人汇报材料(合集三篇)

汇报材料

关于校长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四篇】

汇报材料

关于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四篇】

汇报材料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范文(通用6篇)

汇报材料

巡察工作专题汇报材料范文五篇

汇报材料

政治谈话书面汇报材料提纲范文三篇

汇报材料

xx申报“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汇报材料汇编4篇

汇报材料

党风廉政建设汇报材料(合集4篇)

汇报材料

“五星”党支部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集合4篇

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