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国六实施时间】我国各地寒衣节的风俗

2019-10-13   来源:节日贺词祝词

老北京人的习俗: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写的很详细,所谓“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等等。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 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 十月初,送了寒衣之后,据说在清代,还要颁发历书,各处书局刻印出售。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老南京的“寒衣节” :是日,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祈求赐福保佑,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尝新。

山西寒衣节习俗: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了。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陕西寒衣节各地习俗:

送寒衣,农历十月一日,陕西不少地方群众用各种色纸剪糊成衣服,黄昏时在祖先坟茔烧掉,谓之送寒衣。据民间传说十月一日为孤魂会,人们在送寒衣时,除给祖先焚烧外,还要多烧给无主的孤魂。

《米脂县志》载:“岁时扫墓。每岁于清明、端阳、中元、冬至(或十月初一日),主人夙兴,具香椿,酒馔,率弟子诣墓陈献品,上香焚纸钱,序立,鸣炮再拜;并设酒、香表于后土神前,行礼如仪。是日,于家中设奠,仪式亦如忌日,礼毕,合家同食馂余。”

《临潼县志》:“十月一日鸡鸣,焚纸,献馄饨祭先,谓之送寒衣。”

《高陵县志》:“十月一日,荐馄饨于先人,仪如中元,又送寒衣于墓,即古履霜露而凄怆之遗也。”

《周至县志》:“十月朔日,设馔祀先,焚纸于坟墓,名曰‘送寒衣’”。

《续修礼泉县志稿》:“十月一日为寒衣节,以五色纸制成龛衣,焚之亲属墓前,名曰‘送寒衣’”。

《渭南县志》:“十月朔日,鸡鸣焚纸衣,献馄饨祀祖,谓之送寒衣。”

《同州府志》:“十月一日,煮面饺祀先,焚纸衣裳,曰送寒衣。”

《凤县志》:“十月朔日,家家剪楮帛作寒衣,诣祖茔焚送。”

《定边县志》:“十月初一日,曰寒衣节,夜晚皆用纸卷、纸钱焚于门外,以送祖先。”

《府谷县志》:’十月初一日,家人夙兴,持供馔及楮钱,五色纸为帛,至门外焚,又至祖考前焚,名曰‘送寒衣’”。

陕南一些地方,是日祭祖不在坟地,而是在各家房前屋后的院落,路边撒上灰圈(欲给几个亡人烧纸,划几个圈,写上姓名),将寒衣和纸钱烧在其中,以示亡魂各取一份,互不争夺。

【各地国六实施时间】我国各地寒衣节的风俗

https://m.stokuaidi.com/shiyongfanwen/53538.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欢迎领导上任的祝贺词范文十篇

节日贺词祝词

节日贺词祝词精选五篇

节日贺词祝词

2022年祝贺单位新年贺词三篇

节日贺词祝词

2021闹元宵祝福语(通用13篇)

节日贺词祝词

2022幼儿园新年简短贺词3篇

节日贺词祝词

2022祝福新年简短句子3篇

节日贺词祝词

2022春节拜年贺词祝福语摘抄【6篇】

节日贺词祝词

关于2022春节祝福的贺词【三篇】

节日贺词祝词

考研的祝福语3篇

节日贺词祝词

2022年儿童新年贺词范文(通用3篇)

节日贺词祝词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m.stokuaidi.com/m/caches/caches_template/default_lx/content/show.php on line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