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青年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参加了在延边教育学院举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视频讲座,对此我深有体会,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现在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体现了基础性:
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
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
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
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
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我想,经过我们教师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定会将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也使自己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篇2】青年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周五去听凌雁工程优秀青年老师的课,感触颇深。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狮子与鹿》,一节是六年级的《最后一头战象》。我以前去过,所以比较熟悉。我没上过六年级的课,也不熟悉这本教材。所以当我听的时候,我就像对牛弹琴,我就是那头牛。所以,如果让我来评价,我只会肤浅地说,在狮子课上,老师布局巧妙,组织清晰,课堂氛围把握得更好。上课的老师技术很强,可以从头到尾微笑。
至于老师后来评论说他在课堂上太不耐烦了。昨天不好的时候,我有点羞愧,因为我觉得不是很好。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和多余?
因为对教材不熟悉,所以《最》一课。所以我根本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只知道她让孩子们通过板块法学习。听了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六年级的孩子真的很厉害,这么长的课文能理解得这么透彻,至少我比他们多吃了十年的饭。然后课堂上的老师有点紧张,因为一开始,我能敏锐地嗅到老师在背诵教案时应该说的话。这给了我一个结论,无论是老老师还是新老师,上公开课都会紧张,纯属巧合,徒有相似之处。但后来好多了,因为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她说得太多,密密麻麻,几乎没有停下来,所以我写不下话。
但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因为我不能上这样的课。所以我怀着虔诚的心和学习的态度,认真听老师的课,真诚地等待优秀的老师和专家的评论。
但说实话,这个评课真的很令人失望。它的失望在于,在这样好的气质和口才下,我们没有带来一些需要学习的学习资源。两位主任都很有气质,一眼就知道是经历过大风大浪,能说会道的主人。但他们评价课程的唯一区别是,他们可以一如既往地赞扬两位老师的好处,好处,好几点,好到炒作,好让我们感激,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生动和生动的课堂。
除了被“好”这个词转得头晕目眩,我
笔记本上没能记上任何文字,哪怕一点两点。我相信,一堂课的好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不需要说。每个人都能观察到属于个人特色的好处。就如我在文章开头的时候,所说的两位老师的好。但是诸如我们之类功力并不深厚,脑子不太灵清,觉悟不太高的人,更需要得是能得到别人的指点,如当堂棒喝,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们不好在哪里?看到了别人的不好,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如果一味地表扬,只能让受表扬和听到表扬的旁人停滞不前,自我骄傲,飘飘欲仙。
所以由此我就想到了以批评见闻的李敖。李敖不是最好的文学家,因为他写得小说确实不怎么样。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棒的评论家。因为对于他的评论,你没有任何资格和理由进行反驳。
这就是有理的批评。批评有两种,一种是盲目的泼妇大骂。这种批判是不被接受的。还有一种就是有理的批评。
我想假若某些人因为无法接受这样的有理批评而群起而攻之的话,我会对这些人感到羞愧而耻辱。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不就是这个道理么。所以文学上有李敖这样的人,可以让许许多多的文学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奋发图强,并时时刻刻地关注自己是否过于虚伪而狂妄自大,时时刻刻检验自己是否实至名归。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别人的笔下囚。然而谁能说这样的有理批判不是他们进步的一种动力么?古人也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偏激了点,但也不无道理。
所以我们现在的评课中,需要李敖这样的人。一针见血地,有理有据的,毫不留情面地进行批评式的评价。我想假若不是在进行人生攻击的前提下,任何一个想进步想成长并且正常的人都会欣然并且期待接受这样的批评和建议的。
文学需要李敖,我们的教学更需要一个个李敖似的人物来敲响真诚而严肃的警钟。在薛法根老师的语言中,我也看到了这一点,记得他在某次公开性评课的时候,在专家在大会上大张旗鼓吹嘘和表扬声中,居然与自己同行的徒弟私底下谈论起了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其激动的神情让他的徒弟肃然起敬。
于是这原本该认真听专家评课的时刻转瞬间变成了薛老师和徒弟交流和挖掘课堂不足之处的私人谈论。但结果却是,大规模的评论还不敌薛老师真诚而一针见血地见解来得让徒弟受益匪浅。可见,评课假若是在真诚的基础上,它不在乎形式也不在乎情面。我们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说别人之不能说,言别人之不能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篇3】青年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为了培养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此次学校**青年教师听课,在这一轮讲课,听课,评课过程中,我获益匪浅。
具体说来有这么几点:
首先,教师们对教学流程的安排非常合理。
教学流程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虽然以前曾经在课本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但是并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中去。而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脑子中的这个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教师们的教学流程都非常清晰,面面俱到,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把知识点清晰的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第二,教学态度方面。
教师们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流畅,优美,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们,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且老教师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及时的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激励,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强。
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教学教的不好,而是管理学生不到位,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现象。而在老教师的课堂上,这些问题基本不存在,这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这次教研活动过后,我试着将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了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竟然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教的过程中学习,向有经验者学习。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才会教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篇4】青年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20xx年4月7日,有幸在我校观摩了xx县小学青年优质课评选活动,期间我聆听了5位年轻教师精彩的教学,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动,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来自不同学校的4位教师的示范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等、**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https://m.stokuaidi.com/xindetihui/30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