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字(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字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我在20xx年阅读的第一本书,也是至今让我收获最大的一本书。有幸听到了金老师的线上读书分享,老师的讲解犀利、到位,让我感觉到什么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的收获分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通过老师的讲解,学会了如何看书。
1、首先了解书的作者、作者写此书的背景。了解了这两点,就能比快的读懂书。
2、其次看书的前言和后序,因为这两个部分都是作者的论点,看完了这两点,整本书基本上也就看完了,书的中间部分是论据,为论证作者的观点所用。
第二方面,刷新了我对“天才”的认识。我以往一直认为,“天才“基因是关键。因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现在通过这本书的学习,知道这背后不是遗传基因这么简单,而是有精深练习、激情和伯乐这三个要素在里面起作用。举个例子,音乐家的孩子很容易也会成为一个音乐家,原因是:1、有激情。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一个大的能量场,激发孩子对音乐方面的兴趣。2、精深练习。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大人如何练习,正确姿势,有条件在家不断的练习,自然而然的大脑中的髓鞘质逐渐变厚,有熟练的技巧。3、伯乐。千里马好找,伯乐难寻,因为一个好的老师对天才的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音乐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能指导自己的孩子在音乐上少走弯路。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我只是在这里阐述下前面那句俗语发生的可能性。
关于精深、激情和伯乐的理解:
1、精深练习
1)一万小时X精深练习=某方面的人才。任何的技术都是需要重复练习,专注练习多了,技能也就越熟练。就像我以前我妈在家的时候我从不烧菜,偶尔烧烧也就马马虎虎。去年下半年我妈回老家后,必须自己烧菜。然后自己主动琢磨如何烧,现在虽然算不上烧的好,但是至少比以前进步,家人也挺爱吃我烧的菜。
2)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不断在错误中总结经验,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例子。出门老是忘带钥匙,那就把钥匙放在显眼的位置或出门前再检查一遍。烧菜时盐放多了,那下次少放点。生活、学习中做个有心了。
2、激情。激情是保持目标持续完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动力。很多时候建立一个目标容易,但是坚持去完成却不容易。只有一直有高昂的激情,做事才能有始有终。
1)家是一个大的能量场,只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里无所不能,孩子的激情才会源源不断。
2)激情来自于家人,亲戚,朋友,一些景或物。所以首先家长自己要建立目标,保持激情,带动孩子的激情,然后要多带孩子结交正能量的人,多去外面走走看看。
3)激情通过鼓励,赞美孩子的努力,让孩子产生自信。自信也是激情的来源。
3、伯乐。伯乐可遇不可求,要靠自己的福分,能量场。做一个有能量场的人,勤奋学习,端正态度才能吸引好的伯乐。伯乐有四大优势:知识矩阵、洞察力、精准表达、威信。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位伯乐,所以也应该具备以上的优势,如果没有,那就加快步伐去学习。
就像书中所说“天才“的产生是由“精深”“激情”及“伯乐”这三项要素相互融合
的一个结果,缺了一项就会减慢这个过程。精深、激情和伯乐三者是相乘的的关系,精深需要时间和毅力去完成,激情只需要自己转念就能改变,而伯乐确不容易得。只要其中一项提高哪怕一分,结果也会提高很多。
所以20xx年我想提高的就是“激情”,增加自己的能量场。而下月践行的一点是“伯乐”的三段式教学:告知正确如何做;让孩子模仿,然后发现错误并模仿孩子的错误动作;最后再示范正确动作。
第二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字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第三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字
《爱的教育》让人深受感动,里面的所有日记都体现出对老师、父母、同学的爱,让人倍加感动。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就像空气,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这些孩子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爱的教育》里到处都体现了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每月故事——万里寻母记,讲述了主人公马尔可的妈妈为了让家里付起债务,便远渡重洋,孤身一人来到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富人家去做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克尔去美洲。于是,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掩卷沉思,马尔克是这样的爱妈妈,为了妈妈,他甚至不顾一切危险,远渡重洋,从热那亚来到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真另人佩服。
爱的教育真是一本经典的书籍。
https://m.stokuaidi.com/xindetihui/336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