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姓钟,十八岁时嫁给我父亲。父亲见义勇为,喜接宾客,乐于施舍,散尽数千金,囊箧空空,家里却宾朋满座。母亲解下簪珥,办理酒浆,菜盘酒杯里未尝有不丰厚的情况。过了两年,母亲生下了我,家境日益破落。因此父亲计划宦游燕赵,让母亲和我回到外祖家并寄食那里。外祖身高须白,喜欢饮酒,饮到兴致之时,便大声吟诵自己作的诗,让母亲指出诗中的毛病。母亲每指出一个字,外祖就饮满满的一杯酒,母亲指出多处之后,外祖高兴地捋着胡须大笑,举着酒杯自呼道:"没料到我家竟然会出这样(不凡)的女儿!"记得母亲教我的时候,编织纺线的工具都放在身边,膝盖上放着书,让我坐在膝盖边读书。我如果懈怠,母亲就用夏楚(处罚的两种工具)稍加责打。一会儿又拉住我哭着说:"你这么大了不好好学习,我凭借什么去见你父亲?"(我和母亲常常)到第二天丑时才睡觉。庚戌年,外祖母病重,母亲伺候她,外祖母吃饭喂药,母亲必须先尝后才喂给她。外祖母病危,哭着对母亲说:"你的身体本来就虚弱,现在你比你哥哥们又劳累,你太憔悴了。日后女婿归来,你替我对他说,我死无所憾,遗憾的是不能见到你的孩子成人。希望你们好好诱导他!"外祖母说完这些话就去世了。我十岁的时候,父亲归来。过了一年,又携带我和母亲,一起出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父亲如果有过错,母亲一定会正言厉色地婉转规劝他。有时父亲正在生气听不进母亲的话,母亲就暂时打住,等到父亲的怒气渐消,又尽力规劝他,直到父亲听进去了才停止。父亲每次断绝大的案件,母亲就拉我站在桌前,对父亲说:"希望你在心中牢牢记住孩子!"父亲多次点头答应。又过了十年归来,我们在鄱阳定居,那时我已经二十岁。第二年,我娶了张家的女儿,母亲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她,教给他编织纺线之类的活,就像教我的时候一样。吾问无为谓吾问无为谓吾问无为谓|《吾母姓钟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https://m.stokuaidi.com/xindetihui/8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