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中学劳动最光荣国旗下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奋斗,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一百多年来,它作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象征和标志,一直鼓舞着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团结奋斗,奋勇前进。工人阶级队伍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广大劳动群众一道,勤劳勇敢,团结奋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不仅创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还在各种开发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精神,那是值得学习的。
的确,人生在世,不过“奋斗”二字。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你要如何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怎样才能充实地走完这段旅程,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碌碌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其实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是成为笑傲天穹的精灵,还是成为陆地上再平庸不过的小丑,一切的.一切都还是由自己决定。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在人们还没省悟过来时,时间老人早已蹒跚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秋。每每站在如此的人生巷口,倘若你不抓紧时间奋斗进取,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你将会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怜的人。因为你的人生画卷是如此得空白,如此得缺乏光彩。本来应由你涂抹的绚烂,却因你的虚度而被白白地弃用。
“奋斗”二字,意蕴无穷。与其任青春白白流逝,倒不如抓住它,好好利用一番。相信成功总是喜欢垂青这类人的。
人生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岁月匆匆无情,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抓住时间的尾巴,乘风破浪,享受搏击沧海的乐趣。相信在离世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平静地说,“我来过,我无悔,我快乐。”
是的,初一的同学们正在成长,我们已经走向青春之门,初三的学长们现在也面临着中考一项人生的转折,请在光明与希望中大步向前吧,消沉时请记住:奋斗,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篇2】中学劳动最光荣国旗下讲话稿
师生:
早上好!
五月,节日的盛装来了,灿烂的阳光和微风把我们送进了五一。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欢快地庆祝“五一”劳动节。你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吗?
“五、一”这个特殊的日子,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劳动创造了世界、人类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造了今天的高层建筑;是劳动,建造了现代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大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庄;是劳动,使浩瀚的荒地成为每亩的好田地。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创造了人类文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全世界的工人致敬!同时,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热爱劳动。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参加劳动时害怕这个和那个,有些学生可以说根本不喜欢劳动。据调查,目前约有1/3的小学生热爱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另外2/3不热爱劳动或不太热爱劳动。他们懒得铺床叠被子,洗袜子和手帕,收拾书包和桌子,甚至洗脸和脚,甚至喝水。家里的一切都是父母做的,连书包都是父母背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同学参加的劳动太少了。不爱工作的孩子,也很难爱学习,怕工作,怕做作业,怕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就要有正确的劳动观和意识,认识到劳动是最光荣的,不爱劳动的人一事无成。从小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筷、洗手帕、袜子等。高年级学生也可以学会洗衣服。爸爸妈妈很辛苦。我们不能帮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3】中学劳动最光荣国旗下讲话稿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应该怎样纪念和庆祝这一伟大光辉的节日呢?
1886年的5月1日,美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出动大批军队和警察,残酷地镇压了芝加哥工人因要求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集会斗争。这说明,工人阶级不要说争取主人的地位,就是要求改善基本的生活条件也会遭受到血腥的镇压。把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就是旨在动员并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的自由、解放,为最终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而不懈斗争。
我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当家作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民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责无旁贷地挑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担,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作为一名中学生,从小就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有高尚品质的人。我们要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把我国建设繁荣富强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对“五·一”国际劳动节最好的的纪念。
https://m.stokuaidi.com/yanjianggao/28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