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锦集四篇

2023-10-19   来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锦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理清文章顺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4. 学习作者抓特点、按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2.重点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案、视频图片。

四、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文章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紧紧围绕着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这一特点,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江潮来前、来时及退去后的壮观情景。

文章在表达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课文按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叙述。

2.写“潮来时”由远及近的表达顺序。

3.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生动,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文章选编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分组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问:你知道什么是潮吗?

(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2.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观潮》。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问课文中“潮”指的是哪的潮?

钱塘江大潮。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

知识扩展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常年累月的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大潮。

【篇二】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观潮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6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着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指导字音、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思考:

(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2.)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读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二.深入理解,学习第3、4、5自然段。

1.齐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这是本课的重点,应从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形态”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仔细品味,反复赏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4.请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潮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三、理清顺序,注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1.作者通过描绘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祖国山河中值得骄傲的天下奇观。同学们能不能再看看课文,抓住关键词,把潮来时的形态、声音及人们的反应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设计一份板书。(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写在黑板上。)

2..看看你们设计的板书,仔细思考,发现了什么?(可发现作者的观察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可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可发现作者观察的另一特点,即:观察抓住变化。甚至学生也可以说他发现了潮刚刚出现时作者写了人们的反应,可潮来到人们近前,最壮观之时,却未写人们的反应等等。)

3.反复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再根据自己设计的板书,尝试背诵。

四、作业:创设情境,写一写。

假如你是电视台小记者,请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讲解、报道可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的顺序;也可按人群昂首东望——人群沸腾起来——人群欣赏余波的顺序;还可只讲解其中的一个片断。但都要突出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

【篇三】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

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

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

2.词语学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钱塘江大潮?

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

(板书:气势磅礴)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

2.说说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日期。

生2: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地点是盐官镇。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词,并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通过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

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2.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大潮的特点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导探究主题

1.复习生字词,听写。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查听写情况。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这一“天下奇观”的?(板书:时间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澎湃之美

1.上节课,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这一“天下奇观”。请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第1自然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

预设1:从“自古以来”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存在了许多年。

预设2:从“天下奇观”一词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

师总结:第1自然段,一句话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自古以来”,从时间上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由来已久;“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间少有。(板书:天下奇观)

2.赏析第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景象。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这段文字,交流: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哪里?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3)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4)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及时进行补充。

师总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具体交代了观潮的最佳时间——八月十八,最佳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运用成语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3.赏析第3~4自然段。

(1)放录音,听范读第3~4自然段。

(2)品析第3~4自然段的朗读方法。

师总结:读第3自然段时,语速要略慢一些,声音要稍微平静一些,要把“平静”体现出来。读第4自然段时,语速要快,声音要高亢,要体现出紧张的气氛。

(3)学生自读第3~4自然段,指名读,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默读并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情景?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纠正。

课件出示:

(5)细读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

学生读第4自然段,找重点语句,并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师总结:作者详细描写了大潮的变化:从远处的白线到近处的白浪再到近前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山崩地裂”。这样的直接描写让我们对大潮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大潮的恢宏气势感受得更加深刻。

(6)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学生读第3~4自然段,想象画面,并描述头脑中想象的画面。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潮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找出重点词语并进行分析。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霎时”表明时间很短,点明潮涌速度之快。“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体现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依旧”写出了“潮前静→潮来动→潮过静”的变化。这段文字更加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表达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美之情。

三、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对景物描写方法有了怎样的认识?

2.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学生找关键词,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

预设:运用时间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早上”“午后”“过了好久”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四、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词。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篇。(课件出示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自然段。

2.积累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或名句。

【篇四】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形态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大屏幕。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教师介绍: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年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像,请同学们看看画面,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看图像(潮来时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内容 :

刚才我们在图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2——3、4——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那么“潮来前”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体会:人山人海)

2、学习3、4自然段:

看看课文是怎么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1)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出示句子: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隆隆)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想想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

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名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④、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 “白色城墙”指的是什么呢?

B、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⑤、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真是气吞山河,无比壮观)

3、第3、4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潮来时的景象)有感情的朗读,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4、学习第五自然段:

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5、小结:

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 近)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天下第一壮观。

四、学习写法: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今后我们写景物时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从颜色、样子、声音等多角度进行描写,并按一定的顺序介绍。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小节。

(2)课堂作业

附:板书设计:

潮来之前:风平浪静

远:一条白线   隆隆声

观 潮  潮来之时  近:拉长变粗   响声越来越大

再近:如白色城墙  如山崩地裂

潮头过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江水上涨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锦集四篇

https://m.stokuaidi.com/jiaoxueziyuan/327291.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论语教学设计(合集四篇)

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四篇】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锦集三篇

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五篇

教学设计

部队体能训练教学设计集合4篇

教学设计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设计精选四篇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锦集3篇)

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三篇

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汇编三篇】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