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存在问题集合8篇

2023-12-25   来源:章程规章制度
国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宪法、法律规定的关于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形式等方面的制度的总称。国家制度大致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关于国家的性质;二是关于国家的形式。前者,即国体;后者,包括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制度建设存在问题集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在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使制度体系并不能如预想能够对企业运营发挥支持作用,具体来看,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制度体系不完善
  许多企业在制定制度体系时,没有经过系统的思考与论证,不是从体系的方面去考虑,往往需要什么制度就临时制定编制,而没有在开始就以一个体系的思路在设计。
  因此这种制度体系存在的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制度体系不完善,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制度体系存在空白点,有些重要的业务没有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管理,造成无制度规范管理的业务空跑现象,另外有一些业务有多个制度进行管理,形成制度重复建设,给制度使用者带来困惑。
  制度体系不合理
  有些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企业是否需要这些制度,是否需要这些制度而不是其他制度,没有经过合理论证的制度体系往往会存在着难以适用于企业运营的问题。
  制度体系不合理的另一个方面存在于单体制度编写中,由于制度编写人往往未必对业务本身相当熟悉,在制度编写过程中,又没有组成不同专业人才参与的编写小组,往往会造成单体制度内容的空泛不合理,或者过渡借鉴其他企业制度而忽略了本企业的运营特征。
  制度体系难执行
  由于单体制度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造成制度体系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具体表现在职责分配不合理、授权不充分、制度与流程没有充分结合,甚至存在制度与流程相互冲突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体系难以执行的现象在企业中存在较多。
  我们走过很多家企业,发现大多数企业内部其实并不缺乏制度,但是却极度缺乏能执行的制度。
  制度体系难考核
  制度如果制定的合理清晰,内容符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但是仍然在企业内得不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在许多企业里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其实如果细想起来,任何制度都是为了给人以规范,所有的规范都会给业务的执行者带来麻烦,如果可以选择,企业业务的执行者宁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开展工作,而躲开那些为了约束自己而制定的繁文缛节。
  所以所有能够得到良好执行的制度都是强迫执行的,因此在制度体系的执行过程中应该配以严格的考核,以此来强迫业务执行者来执行制度。
  而许多企业恰恰忽略制度的考核,对制度考核的忽略,造成了企业制度体系的难以执行。

第2篇: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思想不正。相对其他企业来说,干部员工压力较小,收入较高,普遍存在着依赖烟草、依赖企业的思想,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对严格规范、注重效率的承受能力较弱,这或许有长期工作在良好的发展环境里的原因。

  作风不实。不坚持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急功近利,不按企业发展、市场变化的客观规律办事。有的工作思路单一,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有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的工作作风上拖沓,工作落实不及时;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够主动,在预见性和超前性方面也不够强,工作忙于应付;有的实施管理不深入,对一些突发性工作调查了解不够,没有作全面了解就主观从事。

  执行不力。工作执行力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相互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平时不抓紧,忙时乱应付,与本企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只为困难找理由,不为解决问题想办法,使上级的决策部署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变味,落实大打折扣,不符合上级要求或与上级精神背道而驰;有的不注重学习领会上级精神,不主动加强学习业务知识,不与时俱进;有的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把精力放在落实上,不注重工作实效,不注重基础工作,不注重过程管理,只为检查时能应付过关;有的大局意识不强,全局观念较差,把本部门利益和个人如何平稳过渡看得太重。

  守纪不严。主要表现为不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不严格落实管理措施。有的不遵守工作纪律,自由散漫,无故迟到、早退、串岗、脱岗,玩忽职守,工作时间内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有的缺乏规范的程序意识,事前无计划,事中无报告,事后无反馈,办事拖沓,推诿扯皮;有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思路不清晰,被动开展工作,满足于做好上级要求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找理由为自己推脱责任。

  创新不够。创新不够就是学习抓得不够,没有能力使自己认识新事物,找到新思维;就是自我满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就致使很多工作走老路,发展陈式化,求稳不求进;就是对本职工作思考不够、分析研究不够,以及对新事物和未来设想思考研究不够等。

 

第3篇: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摘要】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常态基础工作,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介绍了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决策者的英明决策,还需要管理者行之有效的管理。而管理的依据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要求之外,企业内部还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谨缜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各种管理活动处于可控、受控、能控状态,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是有人监督的良好局面。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建立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违规、违法行为。

  一、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制度建设可以使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企业管理从杂乱无序走向井然有序,从随意管理走向规范管理,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科学、有序、规范运转。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科学管理的起步,是企业兴衰成败的根本,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学实用的制度,可以为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高“效益”。那么企业如何加强和防范制度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工作实践,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1、制度的策划

  一个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需要进行策划。而大多数企业则是在工作中发现有管理真空现象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没有对本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掌握,新制定的管理制度和以前使用的管理制度往往存在管理重叠、管理交叉现象。这种随心所欲地制定管理制度,会使企业的管理制度越来越繁锁,这种多头文件化的管理模式往往出现一个管理事项,有多个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的弊端,让人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管理。

  对策研究:需要企业建立一个管理体系,把本企业所管辖的制度全部纳入管理体系内,把管理体系按类别划分几个管理模块,当发现管理有真空,需要新制定管理制度时,首先要对本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盘点,看是否和新建的管理制度有相近的管理事项,如有就要在原来的管理制度上进行修改,不必重新制定管理制度,也就避免多头制度的弊端了,比如想制定《油库管理办法》,而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就有《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那么《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里面就包涵了有关油库的管理规定,这时就不需要重新制定《油库管理办法》,在《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上关于对油库管理的章节进行修改补充就可以了,这样就避免了一个管理事项多个文件管理的弊端了。

  另外,策划每个管理制度时,一定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要求,而且要形成闭环管理。

  2、制度的制定

  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程序复杂。在许多企业里,有这样一种现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相干,企业在制定制度时生硬套用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或者根据自已的凭空臆想,没有对当前的管理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就制定出所谓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在表面来看,完美无瑕,天衣无缝,但是,当管理制度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许多条款都是空头规定,在本企业内部根本无法实施,与企业实际情况完全不符,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实际管理出现“两层皮”现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对策研究:制定制度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做到内容清晰,含义明确。可操作性强。最好让管理责任人参与编写制度,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能照抄照搬上级或相关单位的制度,同时编写制度必须合规、合法、合程序。要使制度流程简捷、科学,不要有冗余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程序设计既不要使工作复杂化,又不要使工作失控,要使每一个制度接口明确,输入、输出关系清楚,形成企业闭环管理。另外制度发布实施前还要经相关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合法性、公平性、可操作性。然后再试行,让全体员工提意见。向归口部门进行反馈。如确实有不科学的地方经过再次评审研讨后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当中。

  3、制度的执行

  一个企业制定再多、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力不强,就行同虚设,有的企业一把手工程,凡事领导说了算,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策研究: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必要条件,在制度建设中必须坚持这样的要求:“有制度,就要坚决执行制度;制度不合理要先执行再完善;没有制度就要建立制度再执行。”而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不能享有特权。执行制度必须坚持刚性原则,不能有弹性。执行制度时领导要起表率作用,正人先正已。在企业内部营造规章制度必须执行的文化氛围,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和理由不执行制度,或者变相变通执行制度,决不允许将企业制度变成摆设。对执行不好的制度一定要分析和查找原因,通过修订和完善制度来确保制度执行有效。

  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呢?首先,建立制度要着眼于执行。好的制度应当是可执行、可操作的制度。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务实、管用上下功夫,把制度“笼子”扎紧、扎密,切实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其次,制度一旦形成就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企业员工要把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的观念,高度重视制度,严格遵守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将制度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时刻不忘按制度行事。再次,违反制度就要严格追责。对于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弹性执行,拿制度不当回事的单位和个人,要照章办事、严肃查处。“制度是块钢,谁碰谁受伤”。执行制度无例外。只有令行禁止,才能让人们对制度心存敬畏,制度也才真正有生命力。

  古人讲:“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消除“人治”思想、特权思想,带头恪守制度,用制度约束自己、规范行为,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对违反制度的倾向和行为,要注意防范、敢抓敢管,坚持原则、碰硬较真,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制度落实到位,不让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4、制度的修改完善

  企业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不能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改变而及时修订,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和改进,使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步伐。没有对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不断评审和修订,将会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性,甚至给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研究:制度建设必须是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修正、持续改进;时刻关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的最新版本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及时修订,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结束语

  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任何制度都要经历一个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废止和更新。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努力建立健全并保持一个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规范制度体系,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第4篇: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摘要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机制。本文通过大型国有企业在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制度建设改进建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一个企业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这个企业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企业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

  按照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制度简单分为5种:一是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保证管理秩序的根本性的管理制度。二是管理规定:对某专项的涉及全组织或某一个专业系统内的工作所做出的具体要求。三是管理办法:对于一项具体工作、操作步骤或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的管理所做出的要求。四是实施细则:对于组织管理系统内某一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所做出的具体规定。五是工作条例:组织内部局部性的、或阶段性的工作所做出的系列化规定。

  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机制。因此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

  随着有色行业的发展,笔者所在企业流程再造后的管理跨度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系统的企业规章制度,已成为企业更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形象、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制度种类繁多,且制度之间缺乏系统关联。一是制度多而不精。条款多、规定多、程序多、执行比较繁杂。二是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各自制定本部门的制度,制度之间缺乏关联性,制度中存在部分职能的缺项和重叠。

  第二,部分制度与现实脱节。一方面一些部门在制定制度时,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缺乏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执行者对制度的意见也未能及时反馈给制订者,导致制度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完善。

  第三,部分制度与程序脱节。所谓程序,就是制度执行的流程,每一个制度的本身就应该包含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流程,但是很多制度却在如何操作上没有涉及。

  第四,部分制度与执行脱节。这是在整个制度建设体系里面暴露出来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其表象是执行不力,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未考虑到执行的可行性,如谁来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好了怎么奖、干不好怎么罚等具体量化的内容。

  下面结合笔者企业制度建设现状,谈一谈今后需要重点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一、不断强化制度管理体系建设

  制度建设涉及各个部门和各层级管理人员。因此,需要在宏观层面做好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规划。规划工作既要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又要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有系统的规划,推动企业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一个职能部门为行使职能管理,往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若干存在各種关联关系的规章制度集合。各职能部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要在制度建设中发挥好重要作用。

  二、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各职能部门在制定制度时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事先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认真分析,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制定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熟,可以先行试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完善。对于一些相关管理事项,没有相关制度或做法可以借鉴,可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以备忘录形式记录有关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订。

  三、建立评价制度,加强制度的动态管理

  任何一个管理制度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过去适用的并不等于今天适用,今天适用的并不保证今后适用,因此要做到制度的动态管理。做好制度的动态管理关键是建立制度评价制度,在制度执行一段时间内,在充分掌握执行者意见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评价,对其中的缺陷进行完善,确保制度的适时性。

  四、加强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可执行。没有执行的制度只能称之为“制度文件”。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制度制定出来,并不是下发完成之后就万事大吉。各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衰减,如果过程中不进行有效的信号增强,到终端信号会衰减得很厉害,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制度的宣贯、培训工作就起到了一个信息增强的作用。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工作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保障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确保制度在执行层面得到有效的落实。

  五、结语

  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是一个以终为始,与时俱进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关系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来自市场竞争、企业成长等方面的要求必然会促使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成龙.国有大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王元合.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海电力,2008(12).

第5篇: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摘 要 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机制。本文通过大型国有企业在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制度建设 改进 建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一个企业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这个企业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企业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
  按照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制度简单分为5种:一是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保证管理秩序的根本性的管理制度。二是管理规定:对某专项的涉及全组织或某一个专业系统内的工作所做出的具体要求。三是管理办法:对于一项具体工作、操作步骤或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的管理所做出的要求。四是实施细则:对于组织管理系统内某一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所做出的具体规定。五是工作条例:组织内部局部性的、或阶段性的工作所做出的系列化规定。
  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机制。因此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
  随着有色行业的发展,笔者所在企业流程再造后的管理跨度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系统的企业规章制度,已成为企业更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形象、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制度种类繁多,且制度之间缺乏系统关联。一是制度多而不精。条款多、规定多、程序多、执行比较繁杂。二是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各自制定本部门的制度,制度之间缺乏关联性,制度中存在部分职能的缺项和重叠。
  第二,部分制度与现实脱节。一方面一些部门在制定制度时,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缺乏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执行者对制度的意见也未能及时反馈给制订者,导致制度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完善。
  第三,部分制度與程序脱节。所谓程序,就是制度执行的流程,每一个制度的本身就应该包含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流程,但是很多制度却在如何操作上没有涉及。
  第四,部分制度与执行脱节。这是在整个制度建设体系里面暴露出来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其表象是执行不力,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未考虑到执行的可行性,如谁来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好了怎么奖、干不好怎么罚等具体量化的内容。
  下面结合笔者企业制度建设现状,谈一谈今后需要重点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一、不断强化制度管理体系建设
  制度建设涉及各个部门和各层级管理人员。因此,需要在宏观层面做好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规划。规划工作既要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又要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有系统的规划,推动企业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一个职能部门为行使职能管理,往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若干存在各种关联关系的规章制度集合。各职能部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要在制度建设中发挥好重要作用。
  二、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各职能部门在制定制度时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事先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认真分析,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制定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熟,可以先行试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完善。对于一些相关管理事项,没有相关制度或做法可以借鉴,可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以备忘录形式记录有关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订。
  三、建立评价制度,加强制度的动态管理
  任何一个管理制度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过去适用的并不等于今天适用,今天适用的并不保证今后适用,因此要做到制度的动态管理。做好制度的动态管理关键是建立制度评价制度,在制度执行一段时间内,在充分掌握执行者意见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评价,对其中的缺陷进行完善,确保制度的适时性。
  四、加强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可执行。没有执行的制度只能称之为“制度文件”。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制度制定出来,并不是下发完成之后就万事大吉。各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衰减,如果过程中不进行有效的信号增强,到终端信号会衰减得很厉害,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制度的宣贯、培训工作就起到了一个信息增强的作用。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工作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保障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确保制度在执行层面得到有效的落实。
  五、结语
  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是一个以终为始,与时俱进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关系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来自市场竞争、企业成长等方面的要求必然会促使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魏成龙.国有大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 王元合.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海电力,2008(12).

第6篇: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企业制度建设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制度建设工作固化企业已有的成功经验模式和优秀管理方法,为企业铺设好上升“轨道”,最大限度避免偏离目标和规避风险;二是,制度建设工作通过对管理规则和操作流程的梳理与确定,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传播统一的规则信息,并将其固化在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中,从而为庞大的企业有机体的协调动作提供了保障;三是,制度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企业领导人个人意志和随意性对企业决策和执行方向的影响,将“潜规则”转换为企业成员都清晰了解、一致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显规则”;四是,制度建设可以有效提炼、凝聚和固化企业优秀文化,其实现成果总是有意无意地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征,体现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基本政策的取向,通过制度执行和反馈,企业员工也会逐渐对企业文化产生深度认知。

   尽管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大多数企业所认可,但是对制度建设的高度和深度仍需进一步的认知和探索。

   1制度建设缺乏战略思考和超前思维

   大多数制度建设重当前,轻长远,重总结,轻计划,重结果,轻过程,没有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充分暴露出战略管理工作的薄弱,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眼光和整体的观念出发系统地考虑问题,制度建设缺乏战略思考和超前思维,缺乏对管理风险的超前预测和防控。没有制度建设计划的弊端在于:无法衡量和监测制度建设任务的进度,无法做到计划指标的细化分解和可控在控。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制度设计、制度执行不规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公司制度,而公司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公司法人制度,包括公司法人产权制度、公司组织制度和公司管理制度等内容。其中,公司组织制度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它是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有机整体,通常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4部分组成。有的股权企业按照法人治理结构运行后,制度建设的观念依然没有转变,不按照公司制企业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制度,有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形式化严重。有的股份制公司在制度决策设计上不符合法律要求。有的股份制公司对现有制度执行不力,没有按照制度要求定期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会议,不履行换届选举程序,有的用职代会取代股东会。

   3制度建设缺乏主控部门,缺乏统一的部署和考核

   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往往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制度建设没有一个专司其职的主控部门,制度存在多个出口的情况。制度建设计划的下发、制度的制定、修订、制度的终审、制度执行效果反馈信息的搜集、制度的考核、制度的汇编、制度的培训缺乏统揽的部门,容易出现下位制度与上位制度冲突,平行制度边界划分不清,管理权限重叠或形成管理真空的情况。

   4制度设计不完整,制度行文不规范

   一项有效的管理制度,要在制度内容中明确谁是行为主体及约束条款和奖惩措施。大多数企业制度设计缺项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制度有标准,无流程,有的有流程、无标准,有的有标准、流程,无约束条款和奖惩措施。

   有些单位的制度行文不规范,没有按照章节、条款、项目来写,层级符号五花八门,有的制度缺少解释权归属、执行日期等必要的条款,制度名称没有体现制度层位,都以XX制度冠之,应该按照制度的效力和层位,分别命名为章程、规则、规定、规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

   5制度细化和延伸不够,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执行上级部门制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发,一种是将上级部门的制度细化和延伸,制定成符合自身管理运行和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制度。一般情况是,有些制度需要细化和延伸的,但是直接转发了;有些制度细化延伸了,但是做得还不到位,有的制度改头换脸,只是做了行为主体称谓等形式上的改动,对自身管理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存在出了问题无制度可管的情况。

   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的对策

   结合企业制度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根据企业发展对制度建设的要求,提出以下加强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6明确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

   一方面以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作为建章立制的依据和准绳。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内控程序,不得与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抵触,不得违反生产经营和基本建设活动的法定程序,集团的管理制度应当在守法合规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符合体制特点和运行规律的决策程序、工作标准和流程、操作规范、奖惩办法及其它管理细节,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体现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内控程序的要求和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力求体现企业内控程序不对企业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产生直接效力的理念,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以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密切业务关系的规定时,尽可能对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行为规范进行要求和约束,为企业通过合同管理等外控程序约定企业以外的法人或其它组织的行为规范留有接口,做好衔接,以便顺利实现业务行为对接。

   7明确划定制度建设的层位、层级,增强制度制定的原则性、程序性

   制度建设应遵循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体制下运行的原则。产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法人治理结构,分设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管理层级,决定了制度建设应按照制度本身的效力、效能划定层位和层级。《公司章程》是企业的“宪法”,规定董事会、监事会职权、公司的设立、登记、解散、分立、合并、投资等重大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赋予董事会制定企业基本管理制度的职权、赋予总经理制定企业体规章制度的权利,基本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基本法”,是企业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具体规章制度是总经理作为执行层贯彻落实董事会各项决议的保证,制度内容往往很具体,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应按照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4个层位的职能权限及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体系。

   8开展制度建设培训,对企业制度建设工作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强化和规范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给企业所属各单位讲明白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与体制建立、机制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管理一般靠体制去保证,靠机制去运行、靠制度去规范,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三大板块之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二是技术问题。规范制度行文,包括制度名称、制度文件形式、制度语言的规范,提高制度质量,包括标准、流程和奖惩设计质量的提高。

   9及时评审、修订原有制度,定期、不定期清理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对企业管理失去效力的制度

   绝大部分制度曾经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产生过积极影响,发挥过有效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业务流程等的变化,制度与管理脱节、制度实效性和操作性差等缺陷和问题,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当前发展形势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原有制度进行梳理、评审和清理,并及时修订和更新。

   10企业应加强对各所属单位制度建设的检查考核力度

   企业应该将制度建设主控部门的设立、制度建设计划、制度汇编的编制、制度对集团重点工作的反应、制度行文和制度质量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加大对新建单位、新产业项目、新能源项目制度建设的培训、指导和考核。编写企业制度建设规划和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分年度、按计划组织实施,提高制度建设的计划性,实现管理风险的超前防范和预控。

第7篇: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理解这个概念,还应当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将对象范围界定为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非经济活动的风险暂时还不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活动通常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资金多为财政拨款,如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减少或防止个人贪污、非法侵占国有资产,必须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照制度有章可循,规范各类收支行为,确保收入及时入账,未设账外账,合理支出。避免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造成国有资产不正当流失,从源头上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2.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反映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国家制订各种财政政策的依据。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单位的工作流程,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杜绝单位内部人员做假账、弄虚作假,串通舞弊,进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3.有效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在经济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责,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较高的内部管理水平。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同时,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经营活动风险,有效防范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

  较好的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一些单位认为已经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财政部门逐年推行一系列的财务制度改革,每年编制部门预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根本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还有一些单位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跟自己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建立内部控制意愿不强,认为这样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缺乏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

  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导。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有的单位甚至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认为已设置的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便视为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将其他部门的内控制度照搬到本单位,存在与实际工作性质、职能职责不相符;有的单位内部监管机构未设置或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其实效,设立的规章制度只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

  3.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

  内外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外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工作任务重、事务繁杂,人员少,往往一人兼任多个岗位,财务人员更少,出纳会计双肩挑,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财务机构挂靠在办公室,更谈不上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另外,内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控制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第三方外部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只是对一般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增强内控意识,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财政资金的管理部门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强调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明确单位主要领导是建立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也要把建立内部控制的理念传达到每位员工,调动大家积极性,使其了解内部控制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每位员工都需参与的事情,逐渐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2.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单位应根据《会计法》、《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部门对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系统内的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针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并且定期检查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从而推动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开展。

  3.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外部监督机制

  内外监督是《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素之一,也是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的保障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等外部监督机构应与内部审计机构相互结合,采取专项监督的形式,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内部控制的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第8篇: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当前反腐倡廉制度规定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合力,制度规定有的是党内法规,有的是党和政府的文件,有的制度规定标准模糊,有的甚至是重复的,这就使国家工作人员难以从心理上强化廉政主体的法律意识,约束自身可能产生的不廉洁行为,也不利于群众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实施检查、查处,给反腐工作带来了困难,致使一些制度难以落实。比如关于禁止公款吃喝的有关文件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都下发过,而且每年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还要专门下发反对奢侈浪费、制止公款吃喝等方面的规定性文件,重复强调太多,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上的麻木和行动上的我行我素。

  二是制度配套不够完善。现行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多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零敲碎打,应急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法规制度不全,还存在不少盲点或缺项;

  法规制度之间关联性不强,衔接不好;

  制度多而不精,层次低,效力差。这种不恰当、不周密的制度设计不仅无法有效地抑制腐败行为,还可能被腐败分子利用,使制度难以产生应有的实效,甚至有可能出现清官清不了、贪官臭不了的相反效应。如领导干部收受礼品登记制度,只规定如何登记,不据实登记怎么办,而没有规定如何核实领导干部是否据实登记,从而导致这一制度实事上已经流于形式。

  三是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如果我们将反腐倡廉制度比如成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那么这道“紧箍咒”之所以威力无穷就在于唐僧时刻准备念咒语。而我们在制度的执行上往往停留在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的一般性要求上,缺乏根本性的监督落实。且有时搞形式主义,对上级的制度满足于照抄照转,甘当“收发员、播音员和复印员”,至于贯彻落实措施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甚少。

  四是制度执行不够严厉。原安微省副省长王怀忠曾多次在一些会议上叫嚣:“感谢纪委,查我一次,提拔我一次,查我十八次,提拔我十八次”。王的一席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对腐败分子的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确实有很大关系,助长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尤其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突出,认为制度是给他用来管别人的,其自身则是制度的圈外人,有特权思想,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差,犯了错误被查处了还不服气,认为自己是“隔墙砸砖头”被碰上了。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集合8篇

https://m.stokuaidi.com/qiyewenhua/306690.html

分享

热门关注

妇联工作制度范文(通用6篇)

章程规章制度

护理部工作制度的目的范文(精选5篇)

章程规章制度

民办学校办学章程十六篇

章程规章制度

党内关怀帮扶制度三篇

章程规章制度

工会内控管理制度6篇

章程规章制度

宾馆治安管理制度6篇

章程规章制度

关于员工考勤管理制度【八篇】

章程规章制度

汽车修理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六篇】

章程规章制度

关于学校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度【五篇】

章程规章制度

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范文五篇

章程规章制度